▲点击收听
今日案例
成都一位8岁男童的母亲表示,她的孩子在进入学龄期后开始长不高,比同学矮了一截,被怀疑和滥用抗生素有关。3年前,小朋友的肠胃经常出现问题,不时肚子疼,一位朋友告诉她,服用左氧氟沙星非常管用。依据朋友的“用药经验”,儿子用药后效果很明显,但她从来没有仔细阅读过这种药品的说明书。医院副主任药师龙恩武表示,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不宜使用此药,但因为对抗生素的依赖性,家长却轻易使用了这种高风险的药品。
最新消息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对其基本药物清单中的抗生素类药物进行40年来最重大的修订,首次将此类药物细分为“可广泛使用”、“谨慎使用”及“保留使用”三类,并就每类的具体使用场景提出建议。这一分类将有利于缓解病菌耐药性问题,确保患者有药用、用对药。因为抗生素类药物广泛使用,病菌的耐药性问题近年来日益严重。据世卫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约70万人死于“超级细菌”等耐药菌感染,23万新生儿因此不治夭折。
别以为“生化危机”永远只存在于电影镜头,它很可能就潜藏在你我的身边。很多人家中常备的“消炎药”,其实大部分都是抗生素。针对本次修订的抗生素种类,医生有哪些建议?我们圈友在日常使用抗菌药物时,还普遍存在哪些误区呢?小圈儿这就带您去一探究竟!
可用类
“可用类”中的抗生素可随时用于治疗范围广泛的常见感染,如阿莫西林这种广泛用于治疗肺炎等感染的抗生素。
慎用类
“慎用类”包括用于对少数感染进行一级或二级治疗的抗生素,世卫组织专家建议应大幅减少用于治疗膀胱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环丙沙星的使用,以避免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备用类
“备用类”包括被视为最后手段的抗生素,如粘菌素和部分头孢菌素等,并应仅在所有替代药物失灵的严重情况下使用,如用于因耐多药细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感染。
抗生素使用误区
误区一:药不对症
使用抗生素前应明确病症是不是细菌感染,是什么细菌感染。因为每种抗生素都有1个抗菌谱,只有先确定病因才能有针对性用药。
误区二:联合使用
不提倡把几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因为混合病菌引起感染的情况比较少,如果情况比较急,无法确定是哪种细菌感染可使用一种广谱抗生素。
误区三:用于预防
一般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如有的父母感冒了怕传染给孩子,就给孩子服用些抗生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误区四:未足时足量按疗程使用
抗生素直接作用的是细菌,即便抗生素有效,也不可能一下子杀死所有的细菌,这时如果盲目停药可能还有部分未被杀死的病菌,不仅病情会反复,等下次再用药时这些细菌就会成为耐药菌。因此,如果病情确实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应足时足量,按疗程用药,以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揭晓
“您知道一个成年人的肠子有多长?有多大吗?
”
答案就是:不同的位置,长度不同,对人体解剖测量的数字显示,十二指肠60厘米,小肠长度可达6.7米,大肠长度则为1.5米。但有解剖学家认为,每个人的肠子的长度都不一样,一般约为身高的4至5倍。有趣的是,肠胃科医师进行肠胃镜检查时发现,高瘦的人,肠子比较松垮。
本期问题
最早被发现的抗生素是什么呢?
欢迎圈友们留言回答哦~
听完说冬道西,《生活圈》节目马上开始!今天节目有什么精彩内容?别忘了准时收看,CCTV1早8:33分《生活圈》!
主编|关芳
编辑|赵蔻蔻(实习)
视频|石梦莉(实习)
维护|王荐钊(实习)
部分内容来源: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华西都市报
点
猜你喜欢:
1、经常感觉手脚麻木?可能是这6种疾病的前兆!
2、您知道吗?这些病不用治也能变好!人体的这种能力居然如此强大!
3、请记住这11个数字,自查健康状况!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精彩节目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