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痔疮轻者给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重者影响健康。如便血日久,可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后果严重。因此,患了痔疮,要积极应对。
通过我国众多医学专家的研究,很多同行认为患有痔疮这种疾病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导致的:
一、解剖学原因
人在站立或坐位时,肛门直肠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脏器的压迫,静脉向上回流颇受障碍。直肠静脉及其分枝缺乏静脉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积。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过肌层,容易受粪块压迫,影响血液回流。静脉又经过粘膜下层的疏松组织,周围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扩张屈曲。
二、遗传关系
静脉壁先天性薄弱,抗力减低,不能耐受血管内压力,因而逐渐扩张。
三、职业关系
人久站或久坐,长期负重远行,影响静脉回流,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静脉壁张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扩张。又因运动不足,肠蠕动减少,粪便下行迟缓,或习惯性便秘,可以压迫和刺激静脉,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痔静脉内压力升高,静脉壁抵抗力降低。
四、局部刺激和饮食不节
肛门部受冷、受热、便秘、腹泻、过量饮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门和直肠,使痔静脉丛充血,影响静脉血液回流,以致静脉壁抵抗力下降。
五、肛门静脉压力增高
因肝硬变,肝充血和心脏功能代偿不全等,均可使肛门静脉充血,压力增高,影响直肠静脉血液回流。
六、腹内压力增加
因腹内肿瘤、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前列腺肥大、妊娠、饮食过饱或蹲厕过久等,都可使腹内压增加,妨碍静脉的血液回流。
七、肛门部感染
痔静脉丛先因急慢性感染发炎,静脉壁弹性组织逐渐纤维化而变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扩大曲张,加上其它原因,使静脉曲张逐渐加重,生成痔块。
痔疮的中医治疗方法
基本治疗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血。以足太阳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承山、次髎、二白、长强
配穴:便秘者,加支沟、大肠俞;脾虚气陷者,加脾俞、百会。
操作:诸穴均针用泻法,脾虚气陷者宜用补法,可灸。
承山、次髎均为膀胱经穴,足太阳经别自承山穴处上行入于肛中,故取之用泻法,既能调理膀胱气化以清湿热,又能疏导肛门局部气血,属“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督脉亦过肛门,长强穴属督脉,位近肛门,刺之可直达病所,清利湿热。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用穴。
.其他治疗
三棱针法:在第7胸椎两侧至腰骶部范围内寻找痔点,其状为红色丘疹,一个或数个不等,出现的部位亦不一致。每次选一个痔点,用粗针挑刺,并挤出血珠或粘液,7天左右1次。
痔疮的西医治疗药物
痔疮膏:用于各类痔疮,肛裂,肛周湿疹等病症,使用时膏药涂在肛门痔病变组织表面。
痔疮贴:痔疮贴系痔外用药物的载体,是痔外用药物的新制剂。
痔疮栓:疮栓栓主治清热通便、止血、消肿止痛、收敛固脱。用于各期内痔、混合痔之内痔部分,轻度脱垂等。
痔疮是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药物调理。因为西药含有一定量的麻醉剂和激素,长时间使用西药的话,会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停药后很容易反弹加重,导致痔疮更难治疗,所以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一般都优先选择中药。
痔疮的中医疗法是历史非常悠久的疗法,对于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的效果很好,并且非常安全,值得推荐。采用纯中草药配置的药膏,其药物成分非常复杂,它可以直接透过皮肤、粘膜,直达深处的病症,松解痔疮曲张血管与肌肉的粘连,使肿胀的组织失水萎缩,并最终消失,消除无菌性炎症,并促进养分的吸收,增强肌肉和韧带的弹性,从而解除对神经的压迫,达到镇痛消炎、修复创面、消除痔核并最终康复的目的。
其实,要想真正摆脱痔疮给我们带来的苦恼,在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措施,那么,痔疮常见的预防保健有哪些?
1、控制、预防引起腹压增高的相关疾病,如便秘、前列腺增生、慢性咳嗽、腹、盆腔肿瘤等,避免久坐,久立,适当参加运动。妊娠期及分娩期期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多喝开水,一天-ml,多食粗纤维食物,如蔬菜、香蕉等,多运动,禁酒及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3、养成定时解大便及有便意即解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4、可做提肛运动,锻炼肛门括约肌,每日上下午各30次。每日温水坐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次。
精彩推荐
1.春天湿疹又痒又痛?老中医一个小秘方,连根拔起湿疹不反复.颈椎病不要怕,生姜+红糖这么喝,酸痛头晕消失,脖子随便扭!
3.失眠的"天然解药"来了,喝水时放1勺,睡觉踏实了,白天更精神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