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关、尺三部古医脉法解:
左寸见浮,风热上越而头痛;
右寸见浮,咽喉中燥而鼻塞;
左寸见芤,胸难藏血而呕吐;
右寸见芤,胃多瘀血而痛疼;
左寸见滑,热痰入心而舌强;
右寸见滑,热痰入肺而鼻折;
左寸见实,火焚心而面赤;
右寸见实,火生胃而唾干;
左寸见弦,风入体必多头痛;
右寸见弦,风入肠定有筋挛;
左寸见紧,邪盛而心痛;
右寸见紧,气嗽而肺伤;
左寸见洪,心胸起热闷之烧;
右寸见洪,头脑生炎蒸之楚;
左寸见微,心寒而虚弱何辞;
右寸见微,气冷而崩陷难免;
左寸见沉,心君失相火之助;
右寸见沉,肺金招寒气之侵;
左寸见涩,心脉火郁而未舒;
右寸见涩,肺金金郁而莫达。
左寸见迟,膻中虚乏而难以卫心;
右寸见迟,上焦损伤而难以生气;
左寸见伏,气匿于胁间;
右寸见伏,气积于脘内;
左寸见濡,膀胱水畜而不消;
右寸见濡,皮毛汗泄而未止;
左寸见弱,无血以养心;
右寸见弱,乏气以生胃;
左寸见大,心经血燥而怔忡;
右寸见大,肺经血干而闭结;
左寸见小,惊悸时生;
右寸见小,怯弱日甚;
左寸见虚,心中恍惚;
右寸见虚,胃内衰微;
左寸见细,运行乏力;
右寸见细,言语无神;
左寸见微,包络有寒邪之入;
右寸见微,胸脘有阴气之招;
左寸见急,心疼不免;
右寸见急,喉痛安辞;
左寸见短,三焦之气怯;
右寸见短,再宿之食难消;
左寸见代,心痛勿讶;
右寸见代,痰塞何妨;
左寸见结,邪搏于心包;
右寸见结,邪蟠于胃脘;
左寸见促,积聚有烦闷之苦;
右寸见促,留滞兴痞满之忧;
左寸见革,心气散漫而不收;
右寸见革,肺气飞跃而不返;
左寸见动,欢娱妊子之祥;
右寸见动,饮食伤气之兆;
左寸见毛,心火动而将刑肺金;
右寸见毛,肺火起而将克肝木;
左寸见钩,心气安而魂梦适;
右寸见钩,肺气肃而膀胱通;
左寸见坚,邪犯心而呼号;
右寸见坚,邪侵肺而咳嗽;
左寸见躁,无血养神;
右寸见躁,无精定魄;
左寸见搏,火太过而焚心;
右寸见搏,火太过而烁肺;
左寸见石,阴寒直捣于膻中;
右寸见石,冷气逼居于脘内;
左寸见散,心有无可奈何之象;
右寸见散,肺有但出无入之悲。
左关见浮肝犯风而眼赤;
右关见浮胃入风而渴生;
左寸见芤必肝伤而失血;
右关见芤必肠毒而便脓;
左关见滑,头目肿痛堪嗟;
右关见滑,脾胃热焚甚苦;
左关见实,痎癖可征;
右关见实,心腹多痛;
左关见弦,肝旺生风;
右关见弦,脾崩不食;
左关见紧,筋脉急拘;
右关见紧,嘈杂呕吐;
左关见洪,眼目生花;
右关见洪,心腹结痛;
左关见沉,必阴寒之癖积;
右关见沉,定冷气之难安;
左关见涩,风寒邪闭因气郁有余;
右关见涩,饮食伤残实血虚之不足;
左关见迟,两胁多寒;
右关见迟,中焦微冷;
左关见伏,关格收藏;
右关见伏,霍乱吐泻;
左关见濡,瘅症将成;
右关见濡,水臌可畏;
左关见弱,筋痿宜防;
右关见弱,气短须补;
左关见数,肝火盛而目红;
右关见数,胃火旺而口渴;
左关见大,怒气伤肝;
右关见大,狂阳伤胃;
左关见小,肝胆气衰;
右关见小,脾胃血少;
左关见虚,必益其血;
右关见虚,须补其津;
左关见微,温其下元之惫;
右关见微,暖其气海之寒;
左关见细,虑脚膝之酸;
右关见细,恐肚腹之泻;
左关见急,肝痛而不能眠;
右关见急,脾伤而自难卧;
左关见代,肝绝而痛则无妨;
右关见代,肝绝而安则无救;
左关见结,胸满而痰结于中;
右关见结,脾伤而气滞于下;
左关见促,肝无肾水之滋;
右关见促,脾无肾火之养;
左关见革,气脱于木旺之时;
右关见革,气脱于土崩之侯;
左关见动,两胁有气痛之愁;
右关见动,中焦有火焚之惧;
左关见毛,肝木旺而生风;
右关见毛,胃土盛而动火;
左关见耎,无病之人;
右关见耎,加餐之客;
左关见钩肝血之足;
右关见钩,脾气之安;
左关见静,优游享无事之福;
右关见静,舒畅享强食之愉;
左关见石,筋得寒而拘挛;
右关见石,胃因冷而泄泻;
左关见坚,邪必留恋于经络;
右关见坚,邪必会聚于脏腑;
左关见躁,必苦血干而多怒;
右关见躁,必苦液涸而善呕;
左关见搏,防太盛之中风;
右关见搏,虑过旺之狂病;
左关见散,筋迟而不能收;
右关见散,肢懈而不能举。
浮见尺左,水亏而双耳齐聋;
浮见尺右,火旺而大肠自秘;
芤见尺左,小遗多脓血之灾;
芤见尺右,大便下赤红之叹;
滑见尺左,水入腰而作楚;
滑见尺右,痰流足以成灾;
实见尺左,膀胱水闭而不通;
实见尺右,尿沥火涩而难出;
弦见尺左,腰腹重滞生疼;
弦见尺右,肾脏风邪作耗;
紧见尺左,耳似蝉鸣;
紧见尺右,脐同虫咬;
洪见尺左,水熬干而消渴;
洪见尺右,火炎上而梦遗;
微见尺左,盗汗淋漓;
微见尺右,肠鸣泄泻;
沉见尺左,精冷如冰;
沉见尺右,腰寒若水;
涩见尺左,阴寒疝结;
涩见尺右,逆冷肠崩;
迟见尺左,下焦寒冷;
迟见尺右,小腹阴凝;
伏见尺左,阳气不升;
伏见尺右,阴气更闭;
濡见尺左,寒湿侵肾;
濡见尺右,冷痿中腰;
弱见尺左,双足骨酸;
弱见尺右,双腿气乏;
大见尺左,肾涸于遗精;
大见尺右,命残于作用。
小见尺左,水耗无多;
小见尺右,火衰不旺;
虚见尺左,心肾不交;
虚见尺右,水火皆乏;
微见尺左,冷入关元;
微见尺右,寒通腹里;
细见尺左,髓冷胫枯;
细见尺右,命寒精泄;
数见尺左,水少而火沸为痰;
数见尺右,火炎而水随作喘;
急见尺左,痛入阴丸;
急见尺右,疼添小腹;
短见尺左,自无延龄之福;
短见尺右,定含怯战之羞;
代见尺左,精败欲绝;
代见尺右,火息将亡;
结见尺左,邪袭水而不散;
结见尺右,邪袭火而不离;
促见尺左,髓耗而足不行步;
促见尺右,火衰而气不通心;
革见尺左,玉关不闭;
革见尺右,河车俱焚;
动见尺左,定然魂梦多遗;
动见尺右,定然阳强不倒;
毛见尺左,精耗而龙火将兴;
毛见尺右,焰腾而命门自热;
耎见尺左,肾弱相宜;
耎见尺右,火衰当助;
钩见尺左,阴平之士;
钩见尺右,守真无疑;
石见尺左,精无倾失之慨;
石见尺右,阳有退藏之庆;
坚见尺左,邪入于骨髓;
坚见尺右,邪居于腰膝;
躁见尺左,肾难上交于心;
躁见尺右,阳且高越于膈;
搏见尺左,膀胱有热闭之淋;
搏见尺右,咽喉长疮蛾之肿;
散见尺左,肾水欲绝于须臾;
散见尺右,元阳将逃于顷刻。
六条经方一半伤寒:
1.桂枝汤:处方内容是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二片炙甘草10克红枣十枚,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到微汗出来,这个处方使用的最多,民众如果在服用第一碗汤药后,感冒症状就好了,就不需要去服用第二碗,服用此汤药后需要喝一点粥,来帮助药力达到四肢末梢,如此就可以将感冒病毒清除于体外,病人会迅速恢复过来,使用此方时要注意病人的感冒症状,当你发现感冒病人有出汗同时全身肌肉痛,不喜欢被风吹到身体,加上一点发烧又没有胃口时,你就可以按照我说的比例来抓药服用,在服用过后的第二天中午,如果病人的胃口恢复,就代表病已经完全好了。
2.麻黄汤:处方内容是麻黄5克桂枝10克杏仁5克炙甘草10克,每付药加入三碗水然后用大火煮成一碗,空腹时服用,这个处方是专门治疗一种特殊的感冒,主要症状是非常怕冷,身体关节疼痛,发烧,没有汗,这个感冒症状多发生于冬天寒冷时,但是也有时会发生在夏天,大家只要记住一点,只要出现这个症状就可以使用它,唯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有心脏病的记录,就不可以服用它,其它的都可以服用。
3.葛根汤:处方内容是葛根15克麻黄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二片炙甘草10克大枣十枚,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到微汗出来,此方多用于小孩感冒发烧喉咙痛时,这是因为病人是在发汗时得到的感冒,主要症状是后项强痛,头痛又怕风吹,身体肌肉疼痛,喉咙痛,口渴等等,同时这个处方我们也可以给正在发水痘而发烧的小孩吃,在退烧的同时可以将水痘逼出体外,小孩服用后的第二天会全身起水痘,看似很吓人,其实病已经好转,病人烧退,体力也同时会好转,当病人烧退同时胃口恢复时就可以停药了。
4.大青龙汤:处方内容是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20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生姜二片大枣十枚,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汗出来,此方主要的感冒症状是发烧,咳嗽吐浊痰,病人自觉体外怕冷体内很热,体表没有出汗,有身体疼痛现象,口渴又没有胃口,此时就可以服用这个处方,大青龙汤是我国千年来专门用来治疗瘟疫之类的传染病时所使用的最有效处方,近来发生所谓的禽流感,就是大青龙汤证,民众一旦发现得到此病而当你们当地的西医与中医都宣布无法治疗时,大家就可以使用此方来保命。
5.小青龙汤:处方内容是麻黄10克白芍10克干姜5克细辛5克桂枝15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半夏1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汗出来,此方主要的感冒症状是发烧,咳嗽吐清白痰,病人自觉身体里面非常冷,体表没有出汗,也有身体疼痛现象,没有口渴也没有胃口,喉咙中时常觉得痒痒的想咳嗽,有时感觉背后两肩胛骨之间有一块如拳大的冷块区,此时就可以服用这个处方,服用后身体会出汗,之后高烧就会退去,咳嗽就会好转。
6.小柴胡汤:处方内容是柴胡15克半夏15克黄芩15克党参15克生姜二片大枣十枚炙甘草1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早晚餐前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此方主要症状是病人自觉忽冷忽热,有呕心感,同时两胸肋位感觉有胀满感,这时就可以服用此方,还有要注意一点,就是女子在月经期中,如果得到任何感冒时,无论妳其它感冒症状是如何不同,请一律使用此方就可以恢复过来,千万不要去吃其它处方,如果妳同时有严重的痛经问题,妳可以在此方中自行加入茜草15克,白芍25克,而煮法与服用方法不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