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曾遭遇过这样的痛
痛得无法呼吸
痛得大汗淋漓
痛得呼天抢地
......
那种疼痛,那种酸爽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让人“终身难忘”
有研究表明,尿石症引发的绞痛
疼痛等级与癌痛相当,也难怪有人会“终身难忘”
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也称为泌尿系结石。常可导致肾绞痛、肾积水、尿路感染,甚至肾功衰竭,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尿石症不但发病率高,而且复发率也很高。因此对于具有结石体质的病友来说,要针对自身尿结石情况做好诊断治疗,避免尿结石对肾功能的损害,导致后期不能治愈的现象。
尿石症的症状有哪些?
疼痛:临床上大约75%的肾结石患者早期会有腰痛症状,由于大的结石移动较少,疼痛多为钝痛或隐痛,部位位于脊肋角、腰部或腹部,多数呈阵发性,亦可为持续性疼痛。但当疼痛缓解后,剧烈绞痛立即消失或减轻,病人立感轻松,活动如常。
血尿:也是肾结石的主要症状,血尿常常与疼痛同时存在。
尿频、尿急、尿痛:如果肾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但当输尿管结石位于膀胱壁段时,即使没有泌尿系感染,也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发热:不是常见的症状,仅仅在上尿路结石引起尿路梗阻并发感染,引起肾盂肾炎时才会出现发热。
结石形成原因是什么?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如地区的差异,气候条件差异,如炎热的地区可因出汗多导致尿液浓度升高,水质中钙质成分的增加使泌尿系结石更易于形成。
社会条件——营养不良使儿童膀胱结石较多。水果、蔬菜丰富的地区草酸盐类结石增多。
个体因素:
a:遗传因素:有些常染色体遗传所致的肾小管功能障碍,先天性酶缺欠等都是与结石形成关系密切的一些遗传疾病。结石病患者的家族中结石病发病率高于非结石病患者家族。如我们临床中常见到一家人几乎都有泌尿系结石的病历。
b:疾病:一些疾病如甲亢,皮质醇增多症,长期卧床,溶骨性骨肿瘤,等等都有诱发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可能。
c:其它代谢异常:除一些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引起的代谢异常外,还有一些原因不十分清楚的代谢异常,如特发性高尿钙,特发性高尿酸等。
d:饮食习惯和机体的适应能力:不喜欢喝水的人结石发生率升高,多食乳品增加钙的吸收(成人)多食肉类使尿中尿酸增多,大量食用菠菜可增加尿中草酸的排量,都有增大结石形成的因素的可能。有的人群长期离开自己的原生地,有部分人就增加了结实病发病的机会。
尿路因素:
患前列腺肥大患者引起尿路通畅度下降,残尿量增加,膀胱结石生成机会增大。输尿管先天狭窄致肾盂积水易成结石,同时结石梗阻尿路又使泌尿系结石生长加快。
怎样预防尿结石?
饮食要选择:
根据尿石成分的不同,饮食调理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案:如尿酸结石应采用低嘌呤饮食,胱氨酸结石应采用低蛋氨酸饮食,磷酸结石采用低钙、低磷饮食,含钙肾结石宜避免高钙、高盐、高草酸、高动物蛋白、高动物脂肪及高糖饮食。多吃水果及蔬菜,如黄瓜、黑木耳、香蕉、红枣等维生素B族、C族含量较高的食物,因为它们含有大量的水分可以稀释尿液,从而可以加快结石的排出。增加粗粮和纤维素的摄入,如麦麸、米糠、燕麦等,因为食物中的纤维素可以减少尿钙的形成。
喝水要科学:
应该养成多喝水的习惯以增加尿量,称为“内洗涤”,有利于体内多种盐类、矿物质的排除。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为~ml。当然,应该注意饮水卫生,注意水质,避免饮用含钙过高的水。科学喝水记住六个字“多喝水,不憋尿”。
适量多运动
运动的目的是通过重力的作用促使结石下移或排出。平时要适当多活动,如散步、慢跑、原地跳绳等。体力好的时候还可以原地跳跃,同样有利于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有研究表明,长期卧床的病人,患结石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以上。
感染及时治
泌尿系感染是尿石形成的主要局部因素,并直接关系到尿石症的防治效果。由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造成的尿路感染易诱发结石。因此,泌尿系统的感染要及时彻底治疗,以防诱发形成结石。
得了尿结石怎么办?
药物治疗:
肾绞痛时解痉止痛治疗。我们中成药里面有很多排石的药物。它是主要是通过扩张输尿管及利尿的作用来达到排石的目的。
物理治疗:
即体外震波或者体外冲击波治疗。这个是通过B超或者X光定位到结石,然后通过一些冲击波的办法,把结石震碎、震裂,再通过其他一些我们刚刚说的一般治疗,把结石尽量的排出。体外碎石加用中医治疗促进结石排出,提高结石清除率。但该治疗方式应筛选适应症。
手术治疗
现在以微创治疗为主。包括经皮肾镜、输尿管镜、膀胱镜、腹腔镜等等这几种微创办法。以前还有一些开放的手术治疗方法,现在相对来说采取得比较少了。
医院泌尿外科拥有先进的泌尿外科专科内窥镜诊疗室,及腹腔镜、输尿管镜、膀胱镜,等离子电切镜、体外震波碎石机、激光治疗仪等泌尿外科内窥镜设备,全面开展泌尿外科学绝大部分手术,在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疑难病的诊治以及微创腔镜泌尿外科技术方面优势显著。编辑:张小丽审核:高源来源:来源于胃肠病、健康时报、体检中心主任之家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