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秋节。
不管你有没有出游,有没有月饼吃,甚至有没有放假,都不影响只要不阴天,晚上抬头就可以过节——多看看那圆盘似的、明晃晃的月亮吧。
我们现在都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它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月相变化是由于日地月的相对位置变化造成的视觉效果,月球上阴冷又大气稀薄不适合生物生存……但是你想过吗?当人类还不知道这一切的时候,会怎么看月亮?它与天上的一切星体都不同,每天挂在空中,有着周期性的神秘变化,又无法触及,实在是很奇怪的一个东西啊!让人无法不去想象关于它的一切。
今天书评君和大家分享的,来自一本有趣的书《月亮:从神话诗歌到奇幻科学的人类探索史》,讲述的在人类开始用科学手段探测月球乃至于登月以前,关于月亮的一些冷知识和冷故事。
月亮的色彩变化,
来自月球生物的火炉或工厂
早在望远镜发明之前,月球生物已在人类的想象中存在数千年。英国牧师约翰·威尔金斯(JohnWilkins,—)是最早持这一观点的近代科学家之一。他在年的作品《发现月球中的世界》(TheDiscoveryofaWorldintheMoone)中写道:“可能有生物居住在这个世界里。”
以精细描绘火星而出名的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希罗尼姆斯·施若特(JohannHieronymusSchr?ter,—)确信,“全能的上帝创造每个天体时,都让它们充满生物”。他把他观察到的色彩变化,归因于这些区域的耕作活动,同时推测这些征兆或许出自“某些工业来源,可能是月球生物的火炉或工厂”。
这些“专业月球人”还包含古怪的德国流亡者威廉·赫歇尔爵士(SirWilliamHerschel,—)。年,他在伦敦皇家学会期刊上发表论文《月球上的山脉》(ObservationsontheMountainsoftheMoon)表示,曾经透过他的大型望远镜看见月球表面的“森林”,并坚称月球适合人类居住。此外,赫歇尔还针对地球与月球间的关系,提出史上最大胆的说法:“说不定月球其实是行星,而地球才是卫星,这不是不可能啊!对月球而言,地球何尝不是比较大的月亮?”他显然比较偏好住在月球。
在富于想象力的月球观察者中,最著名的人物是弗兰兹·冯·波拉·格鲁依图依森(FranzVonPaulaGruithuisen,—)。这位巴伐利亚医师起初以低侵入性膀胱结石取出手术成名,后来成为天文学教授。他虽然了解月球的温度和重力状况都不相同,但他发表了长文《论月球生物及其规模宏大的绝美建筑》(OnLunarInhabitantsandTheir
ColossalArtisticArtifacts),宣称自己观察到稀薄的“月球大气”呈现各种色彩变化。
弗兰兹·冯·波拉·格鲁依图依森宣称月球生物有能力生火或制造热。
“云和雾霭”不仅弥漫月球表面,还可保持月球温暖,让花卉得以生长。他写道:“水芹等植物可在这类环境中结出果实,就算在月球上也一样。”而且他相信,水果在月球上熟得更快。他坚决地断定月球上有高等生物,一丝不茍地追寻“了解月球生物”的蛛丝马迹。由于月球表面很难产生热,所以他认为月球生物不可能让独立房屋保持温暖,因此想象月球生物居住在不需暖气也能生存的地下。“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们需要时,仍然有能力生火或制造热。”格鲁依图依森甚至宣称,他看见了月球城市和星形的“寺庙”。他表示,他看见的灰光,可能来自庆祝政府或宗教年代变换的火祭。
即使对于仍然相信“月球上有生物”的人而言,格鲁依图依森的“发现”都显得有点言过其实,但这些发现仍然让他取得慕尼黑大学天文学教授职位。此外,这些发现还促使他怀抱奇特的雄心壮志,想跟月球人联络。他认为,月球人跟我们一样懂得数学,因此提议在西伯利亚建造庞大的几何结构,以吸引月球人注意。可惜的是,这项计划一直没有实现。
美国天文学家亨利·德雷波在年拍摄的月球照片。
作家们笔下“生机勃勃”的月球世界
哲学家和作家如何想象最初的月球探索?他们如何构思月球人和他们的世界?月球上的居民长得像人类吗?
琉善(LucianofSamosata,约—)在《真实的历史》(TrueHistory)中,描述一道旋风卷起海上的帆船,把它带到月球。他称月球人为Hippogypi,说他们骑着羽毛异常宽大的三头秃鹰。琉善在另一部主题相仿的作品中,笔下的主人翁伊卡罗麦尼波斯(Icaromenippos)只在手臂绑上秃鹰和老鹰的翅膀,挥动双臂,就飞上了月球。在琉善的设想中,“把自己变成鸟,飞上天去”是可能的,因为他假设,大气是一片连续而不间断的空气。他的依据来自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认为大自然厌恶真空,这个错误影响科学思想近两千年之久。伊卡罗麦尼波斯从奥林帕斯山起飞,三天后在月球上休息。他从这个眺望点可以观察到地球上的罪行,同时思考他眼前的辽阔宇宙。
琉善(LucianofSamosata,约—),罗马帝国时代的以希腊语创作的讽刺作家。
杰出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Kepler,—)知道地球和月球之间没有大气,因此要借助动物完成这趟旅程,是不可能的事。他无法提出不借助超自然力量就能前往月球的可信方法。在他的故事《梦想》(Somnium,)中,一个厌恶阳光但可在夜间活动的魔鬼,成功地从沃尔瓦(地球)花费四个小时前往雷瓦尼亚岛(月球)。开普勒想象的生物居住在洞穴和岩缝中,只在白天短暂现身。
弗朗西斯·戈德温主教(BishopFrancisGodwinofHereford,—)的《月中人》(TheManintheMoone)或《论月球之旅》(ADiscourseofaVoyagethither),是现存最早以英文书写的月球旅行故事。戈德温故事中的主人翁多明哥·冈萨雷斯(DomingoGonsales)是一个善良的西班牙人,出身贫穷家庭。他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驯服了一种称为“甘萨”的野天鹅。这种鸟的一只脚有蹼,另一只脚则类似老鹰的爪子。冈萨雷斯打造了一部机器,上面有一个座位,以这种驯服的鸟拖拉。
18世纪德国天文学家托比亚斯?梅尔(TobiasMayer)绘制的月面图。
冈萨雷斯不知道这种鸟是候鸟,而且习惯飞到月球避寒,结果在这种鸟类年度迁徙时,意外成为乘客。随着鸟儿越飞越高,他感到地球的重力越来越小。他发现这些鸟居然飞得“又轻松又安静,就像鱼在水里游一样……不论向上、向下或左右,动作都整齐划一”。在月球山丘上安全降落途中,冈萨雷斯发现地球以自身的轴心旋转,和他年轻时在萨拉曼卡(Salamanca)大学学到的完全相同。萨拉曼卡大学是史上第一所教授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大学。然而冈萨雷斯并没有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宣告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戈德温主教想象他的“第二个地球”是乌托邦,自然环境非常好,“看来就像天堂一样”。他描写地面覆盖着一大片足足有地球上三倍高、五倍粗的树木。生活在月球上的民族,不同于地球人见过的各种民族。他们的皮肤是“月亮”色,“和我见过的各种颜色都不一样”。这些人快乐又满足,不会憎恨或嫉妒,争吵和杀人对他们而言是前所未闻的。他们兴高采烈地拉着冈萨雷斯的手,带他回家。他用手画了个十字架,对这次接触感到十分惊奇,呼唤了耶稣和玛利亚的圣名。主人的反应更让他欣喜不已:“我刚刚说出‘耶稣’,他们不分男女,全部立刻跪了下来(但我一点都不高兴)、高举双手,重复说着我听不懂的词。”月球人(冈萨雷斯这么称呼他们)在太阳照耀时睡眠,全都住在月球面对地球的那一侧。他发现他们很喜欢烟草,因此猜测他们可能跟美洲原住民有关,事实上他认为,月球人应该是美洲原住民的后裔。
在地球上,冈萨雷斯必须学习意大利语、法语和德语,才能跟别人沟通。然而,月球人说的,是传说中的巴别塔建造之前流传下来的通用语言。这种语言不仅柔和优美,而且完全由音乐构成,所以优于任何一种口语。简单说来,月球人“本身就会发出音乐”。故事的这一面,反映出17世纪科学家试图寻找通用语言的努力。
冈萨雷斯在甘萨的帮助下飞向月球。
在想象性记叙中,月球人鲜少被描写成低等、心地不好或险恶,而且经常拥有地球上少见的美德。
在假名“V某某男爵夫人”撰写的《飞行坦克》(TheFlyingTank,)中,月球人的声音有一种纯真的美,让人联想到长笛。这些纯洁、芳香的生物由河水吸收营养。他们立刻带这些恶臭的地球访客彻底清洗一番。接着,他们带这些访客走进错综复杂的洞穴,在这里遇见代表各种良好和不良性格的象征性人物:假爱遇见妒忌、嫉妒、诱惑和欺诈,真爱则遇见信心、安心和甜蜜。
这类月球乌托邦不仅存在于法国或英国,也出现在这段时期的俄国文学中。在瓦希利·列夫新(VasiliiLevshin)的《最后一趟旅程》(TheLatestJourney,)中,月球是绝对平等的世界,没有军人也没有君主。这里最重要的是传统而非进步,居民全心投入耕作和牧羊等浪漫活动。讽刺的是,对列夫新而言,月球人是宇宙中唯一头脑清楚的人类。同样的,米凯尔·朱可夫(MikhailChulkov)的《齐达尔之梦》(DreamofKidal,)描写的月球世界中,一切财产都是共有的,奎蛇、鳄鱼和老虎等动物,都跟人类和平共处。事实上,月球与地球的差别就像天堂与地狱。尽管这些都是小说而不是辩论,但它们的乌托邦愿景,显然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的完美典范感到不满。
《莱茵河畔的夏夜》,克里斯蒂安·布切尔(-)。
《纽约太阳报》的月球骗局
年8月,《纽约太阳报》以“重大天文发现”为标题,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报道约翰·赫歇尔爵士使用高倍率望远镜,发现月球上有蓝色的蝙蝠人。赫歇尔据说看见了“羊、侏儒斑马以及独角兽在月球草原上奔驰”,还有称为“人蝙蝠的双足有翅膀生物”。这类生物平均“高4英尺”,而且:
覆盖着短而有光泽的红色毛发(不过脸上没有)。翅膀由薄膜构成,从肩膀顶端到小腿,服帖地搁在背上,上面没有毛发。他们的脸色带黄,比大型红毛猩猩略好一点,表情比较开阔,额头突出许多。嘴巴相当突出,但下巴厚厚的胡须让它看起来没那么尖,他们的嘴唇也比任何一种类人猿接近人类得多。
理查?洛克想象中奇特的蝙蝠人。
这些描述不是出自赫歇尔,而是出自想象力丰富的《纽约太阳报》记者笔下。《纽约太阳报》销量直往上冲,世界各大报也转载了这些报道。月球骗局是19世纪30年代媒体走向洒狗血的分界点,也像是某种测试。大众对此反应激烈,证明大众仍然没办法把这种想法视为无稽。伪装成新闻的科学幻想,总可以吸引大批着迷的群众。这家报社宣称:“纽约客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月亮。”理查·洛克(RichardAdamsLocke,0—)不久后坦承,这件事是他捏造的。
它在天上盯着人间的情人
月亮经常被拟人化:脸上带着温柔又抚慰人心的微笑,在远方看着人类,拥有神秘的智慧,或对事物具有超自然的影响力。
月亮永远高挂在天上,俯视世界上的万物。一对情侣暗地在月光下幽会时,月亮是唯一的见证人,或许也是最先知道这件事的人。察觉到月亮的存在赋予情侣更多激情。月亮一再成为他们结合的象征,甚至成为见证人。月亮在许多儿童故事中,同样扮演旁观的角色,整夜散发光芒,保护沉睡的孩子。这也呼应了月亮在古代神话中扮演的法官角色。
《月下漫步的艺伎》(),出自月冈芳年《月百姿》画集。
事实上,朵玲·瓦伦特(DoreenValente)在她的经典记述《魔法所在之处》(WhereWitchcraftLives,年)中曾经提到,许多人赞同“月光对人类有性刺激和兴奋效果”。不过我们很难(有时甚至不可能)分辨某些状况,究竟是月亮对肉体造成的影响,还是文化使我们产生的联想所造成的。在适当环境下,月光或许能诱发浪漫或性爱的情绪。不过由于这种情绪很快就会形成特定情境,这或许会唤起某些记忆,或多或少令我们产生一些联想。在开阔天空的满月下享受鱼水之欢,浪漫程度仅次于烛光约会。然而,这个场景尽管如此浪漫,结果却可能令人不愉快。
强烈的月光以全然的美、激烈的感觉或钟爱的人陪伴掩盖理智,可能使感受到它的人忘记了在大自然中全裸或半裸身体的风险。普鲁斯特(MarcelProust)写下“已经忘记借着月光,在森林中度过的美好夜晚,但仍然因当时染上的风湿病而疼痛不已”时,心里一定有这类想法。这位法国作家显然体认到月亮的魔力,也乞灵于它白天的纯真,此时月亮“只是一小片比一般的云更清楚、形状也比较固定的云”。
关于月球生活的幻想,当然为以往的读者提供了娱乐,但也成为思考未来地球生活的蓝图。此外,这些幻想会随科技持续进步而改变,是很自然的。在年人类踏上月球之后,这些幻想戛然而止。
为了理解前人观点中的月亮,我们必须试着摈除已知的所有地球知识(至少暂时如此)。唯有如此,才更容易发现月亮在古人的神话传说中、在他们自己的故事中,以及他们试图整理历史过程的努力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月亮:从神话诗歌到奇幻科学的人类探索史》
作者:[德]贝恩德·布伦纳
译者:甘锡安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年8月
本文内容整合自《月亮》,图文材料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授权使用。整合与编辑:小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直接点击关键词查看以往的精彩~
保温杯与中年危机
郭敬明
《权力的游戏》
教师工资
《二十二》
人性恶
低欲望社会
《我的前半生》
蔡澜
年中好书
六神磊磊
寒门难出贵子
恐婚
冷暴力
林奕含
钱理群
衡水中学
读书日
平庸之恶
假课文
自闭症
法律与舆论
原生家庭
性教育
古典诗词
刷热点
胡适
国学低俗化
弟子规
年度好书
高房价
抑郁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