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6天
今日重要知识点
中医外科学(4)
第四单元泌尿男性疾病
考点一子痈
子痈是指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以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为特点。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附睾炎或睾丸炎。
(一)子痈的诊断
1.急性子痈
附睾或睾丸肿痛,突然发作,行动或站立时加重。疼痛可沿输精管放射至腹股沟及下腹部。附睾可触及肿块,触痛明显。化脓后阴囊红肿,可有波动感。
2.慢性子痈
临床较常见。患者常有阴囊部隐痛、发胀、下坠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根部。检查可触及附睾增大、变硬,伴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增粗。
(二)子痈的治疗
1.内治
(1)湿热下注证
主证: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焮热疼痛,局部触痛明显。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2)气滞痰凝证
主证: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轻微触痛,或牵引少腹不适。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橘核丸加减。
2.外治
急性子痈:未成脓者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冷敷。病灶有波动感,及时切开引流。慢性子痈:葱归溻肿汤坐浴,或冲和膏外敷。
考点二尿石症
(一)尿石症的诊断
1.临床表现
(1)上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肾或输尿管绞痛和血尿。
(2)膀胱结石:膀胱结石的典型症状为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
(3)尿道结石: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
2.辅助检查
腹部X线平片多能发现结石的大小、形态和位置。排泄性尿路造影、B型超声、膀胱镜、CT等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
3.鉴别诊断
(1)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且牵引背部作痛,疼痛不向下腹及会阴部放射,墨菲氏征阳性。经腹部X线平片、B超及血、尿常规检查,两者不难鉴别。
(2)急性阑尾炎:是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症,麦氏点压痛,可有反跳痛或肌紧张。经腹部X线平片和B超检查即可鉴别。
(二)尿石症的治疗方法
结石横径1cm,且表面光滑,无肾功能损害者,可采用中药排石。对于较大结石可先行体外震波碎石,再配合中药治疗。
1.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主证: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中断,尿频,尿急,尿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
(2)气血瘀滞证
主证:腰腹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方药:金铃子散合石韦散加减。
(3)肾气不足证
主证:结石日久,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
治法: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2.总攻疗法
(1)适应证适用于结石横径1cm,表面光滑。双肾功能基本正常,无明显尿路狭窄或畸形者。
(2)方法总攻疗法以6~7次为1个疗程,隔天1次,总攻疗法治疗后结石下移或排而未净者,休息2周可继续进行下一个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多次使用双氢克尿噻等利尿药进行总攻疗法时,需口服氯化钾1g,每日3次,以防低血钾。
第五单元周围血管疾病
考点一股肿
股肿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四大症状,好发于下肢髂股静脉和股腘静脉,可并发肺栓塞和肺梗塞而危及生命。相当于西医的血栓性深静脉炎。
(一)辨证论治
1.内治
(1)湿热下注证
主证:下肢粗肿,局部发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味。
(2)血脉瘀阻证
主证:下肢肿胀,皮色紫暗,有固定性压痛,舌暗有瘀斑,苔白,脉弦。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活血通脉汤加减。
(3)气虚湿阻证
主证:下肢肿胀日久,活动后加重,皮色略暗,倦怠乏力。
治法:益气健脾,祛湿通络。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
2.外治
(1)急性期可用芒硝加冰片外敷。用芒硝500g、冰片5g共研成粉状,混合后装入纱布袋中,敷于患肢小腿肚及小腿内侧,待布袋湿透后重新更换。发病后连用数日,可减轻患肢疼痛等症状。
(2)慢性期可用中药煎汤趁热外洗患肢,可选用活血止痛散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
(二)其他疗法
西医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72小时内)手术取栓和溶栓及抗凝、祛聚、降黏、扩血管等疗法。
考点二脱疽
(一)脱疽的特点
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好发于青年男子、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糖尿病足。
(二)鉴别诊断
1.脱疽相关疾病的临床鉴别
(注:点击图片可让图片更清晰)
2.雷诺综合征:多见于青年女性,好发于双手,两侧对称。由于寒冷或情绪激动可使手指突然变冷,皮色苍白,继而变为紫绀。待诱因消失,可恢复常态,脉搏正常,可伴有皮肤硬化,很少发生坏疽。
(三)脱疽的辨证论治
1.内治
(1)寒湿阻络证
主证: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胀疼痛,皮肤苍白,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阳和汤加减。
(2)血脉瘀阻证
主证: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皮色暗红,皮肤发凉干燥,趺阳脉搏动消失,患肢持久性疼痛,夜间尤甚。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3)湿热毒盛证
主证:患肢剧痛,局部肿胀,皮肤紫暗,呈浸淫蔓延,溃破腐烂,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活血。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
(4)热毒伤阴证
主证:皮肤干燥,趾(指)甲呈干性坏疽,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养阴活血。
方药:顾步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
主证: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暗红,倦怠乏力,口渴不欲饮,五心烦热。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黄芪鳖甲煎加减。
2.脱疽的外治法
脱疽未溃的外治可选用冲和膏、红灵丹油膏外敷。已溃者溃疡面积较小者,可用当归15g,独活30g,桑枝30g,威灵仙30g,煎水熏洗,每日1次。熏洗后,外敷生肌玉红膏;
这才是你现在最需要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