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胚胎学
泄殖腔是早期胃肠道、泌尿管道、生殖管道共同汇入的腔室。孕期的6-9周,尿直肠隔分隔泄殖腔为腹侧的尿生殖窦和背侧的原始直肠,泄殖腔膜破裂该两结构分别开孔于会阴部(见图1)。尿生殖窦上段发育为膀胱,顶部起始与脐尿管相连,脐尿管于出生前闭锁,为脐正中韧带。泄殖腔中段在男性形成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在女性形成尿道的大部分。泄殖腔下段,在男性形成尿道海绵体部,在女性形成为阴道前庭。
图1膀胱发育模式图
正常胎儿膀胱
膀胱有这样几个声像特征:下腹部正中位置;脐动脉分别走行于膀胱两侧,向前向上经腹壁从脐环入脐带内;10-20分钟内交替充盈和排空的单房囊样结构;壁光滑;腔内尿液透声均匀。
因为日常工作中绝对大概率遇到的是正常胎儿膀胱,思维定式会惯得我们赖得去质疑:我看到的“膀胱”就是膀胱吗?声像上膀胱之所以是膀胱,以上这组不起眼的熟视无睹的特征,就是其验明正身的“DNA”。
正为胎儿膀胱短时间内交替充盈和排空的生理特点,膀胱的评估一般安排在超声检查的“始”和“终”,至少两次间隔扫查结合评估。
膀胱未见显示
膀胱未见显示指经至少两次间隔扫查,持续未见膀胱声像显示。
○常见原因:胎儿尿液生成异常,这种情况下应去寻找双肾的异常。如,双肾缺如、胎儿型多囊肾、多囊性肾发育不全等。
○少见原因:胎儿肾血流灌注量减少。如,胎儿生长受限、双胎输血综合征供血儿等。
○罕见原因:结构异常干扰膀胱正常形成。如,泄殖腔外翻、膀胱外翻。
膀胱异常大
○常见原因:男性胎儿后尿道瓣膜。除“钥匙孔征”外,注意膀胱壁增厚小梁小房形成也是后尿道瓣膜的一大特征。
○罕见原因:梅干腹综合征,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过缓综合征。
泄殖腔畸形膀胱的识别
下腹部正中部位,脐动脉走行于两侧的单房囊状结构一定是膀胱吗?见图1,盆腔横切面,见一囊样结构位于正中部位,脐动脉走行于两侧。看这张图,你会说这囊不是膀胱吗?答案:不是膀胱,是阴道积液。该例胎儿36周超声检查(图2、图3),当时超声医师见大“膀胱”,羊水过少,虽然外生殖器显示模棱两可,仍考虑为后尿道瓣膜。
图2下腹部横切面,直箭头示:盆腔正中部位见一大的囊样结构,弯箭头示:脐动脉。
图3下腹部倾斜横切面,见大的单房囊样结构囊腔底层有碎屑样回声层。
该胎儿出生后证实为泄殖腔畸形。产后超声检查见图4。高张力明显积液的阴道内并未显示垂直走行的隔,其上前方的膀胱为裂隙样囊样结构。此例声像表现,合理的解释为,阴道出口梗阻,但膀胱可向阴道内排空,重复畸形的阴道包块异常膨胀推挤垂直的隔紧贴一侧阴道壁,向上前推挤膀胱,本来应是三叶状的囊性包块,因而表现为极像单房的膀胱。误诊经验总结,该例声像表现虽没有典型的泄殖腔畸形三叶状盆腔囊性包块,但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声像征象,囊腔内有碎屑回声层,液-液分层征明显(见图3)。
泄殖腔是消化道、生殖管道,泌尿管道的共汇腔道,尿液、生殖管道分泌物、胎粪三种混杂在一起,泄殖腔畸形囊性包块声像上出现碎屑回声,呈液-液分层征是其一特征性征象。前面已提到正常胎儿膀胱腔内无回声透声均匀,不会出现碎屑回声层。
图4新生儿超声检查,下腹部正中矢状切,弯箭头示膀胱,左上箭头示宫颈,下箭头示阴道内碎屑层。
图5MR下腹部横切面T2WI显像,盆腔见一三叶状高信号囊性包块,白色箭头示膀胱,黑色箭头示两个囊样结构为阴道积液。
图6泄殖腔畸形,阴道重复畸形包块,箭头示碎屑回声。该例阴道的隔位置居中,两侧无回声等大。
注意泄殖腔囊性包块积液的阴道两无回声区大小可不平衡,甚至可呈单房状,如上例。但膀胱总是可不同程度的充盈和排空,间隔扫查可见大小的变化。
图7单纯性阴道积液(处女膜闭锁或阴道横隔)。横切面盆腔见一双房样包块,前者脐动脉走行于两侧。
在盆腔囊性包块的鉴别诊断中,注意间隔扫查,注意囊腔内碎屑样回声特征。膀胱是胎儿盆腔的“灯塔”。了解泄殖腔胚胎学是有用的。
(本文图片引自Amirsys及aium)
易春荣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