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陈凌燕
通讯员李晗
摄影记者王永胜
视频剪辑彭影
01:22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张文的人,都知道他很刚,说话很直,不绕圈子。而在该科就诊过的人,还会对他有另一个感受:细腻。“没想到这位医生还挺酷,既率真,又特别贴心。”一名患者家属如此评价他。
科室里来的都是新生儿或低龄小患者,医院时,家长们往往面色焦灼,孩子们往往情绪紧张。但等到手术做完康复出院时,大人和孩子多数会被张文圈粉。
张文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
方便医患沟通,创作了一套萌版手绘图
走近该科病区,入眼的是漂亮的色彩、可爱的卡通装饰。从病房环境布置,就能看出医护人员们花了不少心思。
小儿泌外手术专业度高,病情沟通难度大。10月12日上午,7岁的婷婷(化名)因膀胱输尿管反流需要手术,婷婷妈走进张文的办公室时,显得有些忐忑不安。她一进来,张文就拿出一张手绘的“膀胱输尿管反流”示意图。
张文医生展示的卡通图
“呀,这是专门为我们画的吗?”婷婷妈惊讶地说,没想到医生会提前准备一张专门针对女儿手术的卡通图。
张文指着图示,从这个病是怎么回事、带来了哪些问题,到手术要怎么做、手术中的每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一项一项做出详细说明,对手术每一步的操作说明,精确到厘米甚至毫米。
手术的部分沟通完毕,张文也坦率地告知对方,术后随着孩子生长,哪些情况会好转,哪些情况需要保持合理预期……毫无隐瞒,明明白白。对于术式,他更是直言:如果直接开刀,作为医生来说视野好、操作方便,但对一个孩子来说伤害比较大,因此应该采用微创手术,并建议使用达芬奇机器人。
“我可以做到单孔完成,也就是说手术只用开一个小孔就可以了。”他自信地说。但他没有告诉对方,目前能完成机器人单孔儿童泌外手术的,全省只有他一人,他做过的年龄最小的患儿只有半岁。
近1小时的沟通结束后,婷婷妈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我完全弄懂了,心里也有底了。”她表示,医生使用的图不是那种“很高深的医学图”,这些图萌萌的,很有亲切感。
这样的图片,张文的科室已经绘制了一本,包括25种疾病。“其实这不是我的独创。”他坦言,当年在德国留学的时候,医生与患者沟通时就非常擅于使用图片演示;在国内也有不少医生会在讲解病情时随手勾勒示意图,只不过大家的绘画功力各不相同,风格千差万别,“我就想,既然图片对于沟通有这么好的作用,不如做一个标准化的版本吧。”于是,科室里的“画手”们充分发挥潜能,结合患者年龄偏小的特点,萌版手绘图样诞生了。
萌版手绘图
“治病也是治人,医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