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般都认为,小便是人体排出的“垃圾”,其实不然,它也是检测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当我们的身体出现某些病变时,小便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一、小便的颜色、正常小便颜色
正常的小便应该是淡黄、透亮的,不会有沉淀、浑浊的现象。但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尿液的颜色,比如饮水量、体温的变化以及食物、药物的作用。
喝水多或者冬天汗少尿多时,小便色清;喝水少、出汗多或者夏季汗多尿少时,小便色黄,以上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
(网络图,仅供参考)
2、异常小便颜色
①呈红色:说明尿中可能存在超量的红细胞,也称“血尿”,多是由肾病、结石、前列腺炎、膀胱肿瘤等引起。如果出现剧烈的腰痛,同时伴有血尿,多半是结石引起,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
②呈酱油色:是由于尿中红血球被大量破坏所致,也可能是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及溶血性黄疸等。
③呈白色:好像牛奶一样,有时混有白色凝块或血液,说明尿中有乳糜,源自丝虫病或肾、淋巴管堵塞。
④尿液发黄:黄连素、维生素B等药物会引起尿液变黄。但如果没有吃药,尿色很黄且持续半个月以上,就要提高警惕。尿色太黄,往往预示着肝胆疾病,如肝炎、胆结石、胆道阻塞、梗阻性黄疸等疾病。
⑤尿液中有较多泡沫:尿液含有一些有机物质(葡萄糖)和无机物质(矿物盐),使尿液张力改变而出现一些泡沫。正常情况下,尿液形成气泡较少。当小便中出现较多泡沫时,往往可能提示着肝肾疾病、糖尿病、膀胱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
(网络图,仅供参考)
二、小便的气味、小便若长时间放置,尿素可分解出氨臭味。
2、若新鲜的尿液即出现氨味,见于慢性膀胱炎、尿潴留。
3、小便带有蒜臭味,可见于有机磷中毒。
4、小便呈烂苹果味,可见于糖尿病引起的酮症酸中毒。
5、小便有鼠臭味,可见于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多见于儿童,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
(网络图,仅供参考)
三、小便的量、正常尿量
成人在一般情况下,排尿量约为一2ml/24h。尿量可受饮水、气温、出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而略有不同。
2、异常尿量
①尿量过多:如24h尿量超过ml则称为多尿。可见于饮水过多、使用利尿剂或者某些药物影响。病理情况下可见于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等,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间质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多尿期等。
②尿量过少:若24h尿量低于ml则为少尿;低于00ml/24h或2h无尿液排出则称为无尿。多见于各种有效血容量减少而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不足、各种肾脏实质性改变、尿路梗阻、排尿功能障碍等。
(网络图,仅供参考)
四、小便的频次、正常情况
正常的小便的频次大约为白天3-5次,夜间0-次。排尿次数亦可受饮水、气温、出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2、异常情况
①如果不是饮水过多造成的排尿次数超过8次,就叫做尿频。小便次数增加,每次尿量减少,有可能是膀胱储尿功能下降。如果尿频的同时,还伴有尿急、尿痛等不适,应警惕是否患上泌尿系统感染。
②整天无尿解出或排尿次数很少,可能提示肾脏功能衰竭、膀胱颈以下梗阻性病变、神经受损或者膀胱平滑肌和括约肌病变等。
③排尿时间变长、连续性不好。男性排尿时间明显变长,连续性不好,有滴滴答答的感觉,排尿困难,尿无力,中老年男性夜尿次数增加等症状,有可能是患上了前列腺疾病。
④老年人小便次数增多,甚至无法控制,特别是女性,可能是因身体亏虚导致控制力下降所致。
来源:湖南医聊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