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南京医科大学”快速 6月15日,沉痛的消息传来,著名泌尿外科中青年专家、我校一附院殷长军教授因脑胶质瘤复发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1岁。
高超的泌尿外科腔镜技术,让他屡次在国际会议上成为焦点,同行说:“以前是外国人演示,中国医生问。他改变了这种状况,轮到外国人问这问那了。”
毕生专注,为把病人的痛苦压缩到最小。他曾说:“没有比把病人治好更开心的事了。”
谨以此文追忆殷长军教授。
精微之处见真功
“曲卡”通幽展乾坤
摘自《南京医科大学报》期
(年4月20日)
“我前两天完成了一例以前从未做过的手术,也是我想攻下的泌尿外科腔镜技术的最后一个难关,名称叫做全膀胱切除、扩大的盆腔淋巴结清扫和回肠新膀胱术,手术很成功。”殷长军兴奋地告诉记者。 “这项手术要在腔镜下,先把癌变的膀胱切除,再一一分离摘除周围淋巴结,然后取一段40厘米的肠管,并对接好肠管断面,再将取下的肠管从中剖开,缝成一个袋子,替代膀胱与输尿管相连接”殷长军在电脑上打开手术视频给大家介绍说,“这次手术全部在患者体内完成。我们计划用10小时,结果5个半小时就完成了。感觉好像是摘到了皇冠上最大的钻石,做医生成就感就在这一刻!” 殷长军目前是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中能用腔镜微创技术开展泌尿外科所有手术项目的为数不多的专家之一。微创手术的“巧把式” “传统的肾脏、膀胱、前列腺等部位的泌尿外科手术都要‘划膛破肚’,创伤大、出血多、愈合慢,并发症多,一般病人术后要4-5天才能下床。而现在的微创手术只需要在病人腹部打四五个小洞就可以完成,病人恢复很快,大部分24小时就可以下地行走。”从年开始,殷长军就致力于将“开大刀”转换成微创手术,使病人的痛苦减到最小。 让殷长军声名鹊起的“腹腔镜下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是他的“独门秘籍”,目前全世界掌握这项技术的人也为数不多。 “肾脏由一根动脉负责总供血,动脉又连着四五根分支小血管负责给肾脏各部位供血。”殷长军摊开五指给记者打比方。他先扼住手腕说:“以前都是阻断大血管,在肾脏缺血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时间长了会对整个肾脏造成损伤。”然后他又捏住一根手指说:“而分支阻断的方法,就是找到为肿瘤供血的小血管,阻断它,切掉肿瘤,肾脏的其他部分也就不会受损了。” 而这项技术的发明,殷长军说要归功于“病人的信任给我的动力和压力。”三年前,一对焦急的父母把8岁的女儿送到他手中,肿瘤长在了小女孩一侧肾脏的下部,孩子母亲提出要微创切除肿瘤并尽可能保留肾功能的要求。“这太难了,开腹做都很难,何况是微创术?”当时的殷长军脱口而出。但那位母亲流着眼泪说“我相信你。” 于是他决定试一试,为了“保肾”的承诺,殷长军在显微屏上仔细观察,“分支血管居然被我分出来了!”他兴奋不已。血管分清后,他随即阻断了负责下部供血的分血管,将肿瘤和下半部肾脏成功切除。这是全世界第一例腹腔镜下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 所以,年当他在上海国际泌尿外科大会展示这项技术时,开始时上千名观摩者都无法理解,而完成之后,现场则响起了多达三次的热烈掌声。年,在香港微创泌尿外科大会上,殷长军演示了这一手术,赢得了上百位港澳同仁及美国、菲律宾专家的交口称赞,他们给予了“世界级”之类的评语。同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国际腔镜泌尿外科大会上,他的手术视频被列为大会亮点。 目睹这医院院长孙颖浩不无自豪:“以前在世界泌尿外科大会上,都是外国人演示,中国医生问这问那。殷长军改变了这种状况,现在轮到外国人问这问那了。”十年磨剑的“艺术家” “每台手术都是艺术品,不能有瑕疵。”殷长军打开电脑,屏幕上跳出密密麻麻的手术视频。“凡有突破意义的手术,我都录下来,时常回顾,琢磨哪里还能精进。” “这是睾丸癌根治手术。”他打开一个文件,画面中,患者左下腹的四个小孔插着细长的管子。“管子的学名叫troca(中文音译“曲卡”),让器械通过并进入病人体内。”只见超声刀、止血钳、分离钳、剪刀等器械在他的操作下切除、打结、缝合,通过每一次的手部细微变化让另一头的器械自如运作。其精妙、精准令人震惊! 手指触觉被喻为外科医生的“第二眼睛”,但腹腔镜手术者的“眼”在屏幕上,手在腹腔外,操作在体内,必然会有力不从心之感。而且手术者必须面对二维图像,纵深和距离感的缺失必须由空间想象力来弥补。还有图像放大、色彩失真等问题,都需要医生更具耐心、精益求精。 “基层工作经验为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从徐州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医院工作,那时的他天天上手术台,什么刀都开,用他的话说,忙到“心悸”。“我甚至还开过子宫全切手术!” 上世纪90年代,正值“下海”热潮,他却认定“知识必定是有用的”,于是选择了攻读我校的研究生。年,中国的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开始起步,殷长军大量阅读外国文献,结合开放式手术的经验,逐步摸索前进。“开腹手术是我的强项,微创手术只是变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手术的基本原则没有变。”他从简单的做起,越做越熟练。“以前做前列腺癌切除要3小时,现在最快缩短为1小时。”年,菲律宾东亚泌尿外科会议,殷长军演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国外同行对其精细程度和速度感到“不可思议”、“很难超越”。 10年来,殷长军和他的团队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泌尿外科能用微创来解决90%以上的手术,是国内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数量最多的单位之一;建立了腹腔镜治疗肾肿瘤规范的路线,摸索出独到的经腹腔手术路径、膀胱颈分离、保留性神经、后尿道吻合等技术;多项腹腔镜手术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 “没有10年,培养不出优秀的外科医生。这需要磨练和积累,还有上级医生和老师的指导。至于悟性嘛…”他略带神秘地笑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心慈劳碌的“行医人” “病人常常会有绝望的情绪,做医生就必须要有同情心。”殷长军说。不久前,他收治了一个来自东北的肾癌男孩,孩子的父母慕名而来。殷长军十分清楚母亲的悲痛和孩子的担心,“这个年龄的小家伙,表面上什么都不说,内心其实都清楚得很。”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几次交流之后,殷长军成了男孩的“大爷”。小家伙每次见面都叫得清脆又亲热。“昨天上午,我花了1个多小时,给他做完了手术。我很喜欢这个孩子”他说,“没有什么比把病人治好更开心的事了。” “殷大爷”还是个“领带控”,“我每天上班都打领带,家里有20多条。”这是他从医院工作时就养成的习惯。“外科医生的形象很重要,不能邋里邋遢,要让病人看到你就信任你。这是对病人的尊重,也是对职业的尊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外国人看到西服革履的他,都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医生的精神面貌,真棒!” 殷长军以“懒人”自居,“我在家基本上不做家务,一是我懒,二是连轴开刀很累,回家坐在沙发上,不小心就睡着了,更别谈什么业余爱好了。”“干粗活会影响手的灵敏度,这是用来救人性命的手啊。”他竖起大拇指,让我们看他的“外科钻戒”———老茧。这是手术器械磨出来的。 “从年到现在,一年开台左右的手术。最多一天8台。”殷长军说。“没有一台手术是一样的,因为没有一个病人是一样的。他们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所以每个手术都是个新的挑战,我喜欢挑战。” 天天站着做手术,导致外科医生普遍患有静脉曲张、颈椎病、腰肌劳损、关节炎等职业病,甚至有因积劳成疾而导致关节置换的病例。殷长军也深有体会:“有一次经历了最漫长的一个手术,十几个小时手术结束后,突然发现,自己迈不开步子了。” “我一上手术台,其他的事情就全部置之脑后,必须集中精神,专心操作。”“医生这个职业的压力非常大。国际治疗标准每年都在变,医学研究的步伐从来就没有停止,我们必须天天学习,跟上步伐。”他说。“要不断摸索最佳的方法,能否换个切口进去?换个手术方法?医学是个探索的过程,我们永远在途中。”正因如此,殷长军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能吃苦、英语好、敢创新。“医学不能讨巧。没有人生来就是好医生,医术的高低取决于吃苦的多少。”
文字:蔡心轶 朱静 周宁人长按识别“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