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时间:年7月12日 庚辰
⊙中伏时间:年7月22日 庚戌
⊙末伏时间:年8月11日 庚午
18
7,
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30天,从年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又称“三伏”,是初伏(头伏)、中伏(二伏)、末伏(三伏)的统称。
三伏天的“伏”是指“伏邪”,即所谓的“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中的“暑邪”。
如何备战三伏天?
三伏灸
三伏灸的适合病症
呼吸系统病症: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过敏性鼻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
消化系统病症:与虚寒有关的慢性胃炎、胃痛、慢性肠炎、结肠炎、多种消化不良。
妇科类病症:妇科炎症、痛经、子宫肌瘤、宫寒、产后头疼、产后风寒症。
其他病症:风湿引起的肩颈酸痛、腰酸背疼、关节酸痛;虚寒引起的头晕头痛、易疲劳、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
保健穴位足三里(补气血、健脾胃)
关元穴(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
神阙穴(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
命门穴(升阳气补肾虚)
三伏贴
太一堂养生馆推出“三伏贴”活动,大家可以在微店里购买穴位贴(点击文章最后“阅读原文”进入微店购买),我们远程指导大家如何贴好三伏贴,让大家健健康康的度过“冬病夏治”这段宝贵的时光。
何为三伏贴穴位贴敷是用特制的中药在特定的穴位进行贴敷,达到预防、保健、养生、治疗目的的一种内病外治传统疗法。“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根据《黄帝内经》中“冬病夏治”与“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高温,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就是所谓的“三伏贴”,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通经入络,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三伏贴贴哪些穴位a.试用于保健的通用三伏贴穴位:中脘、天枢、关元、命门、足三里、神阙;b.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在以上基础穴位之上,加贴天突、肺俞、定喘;c.成年女性妇科调理,加贴三阴交;d.肾病患者,加贴肾俞;e.高血压患者,加贴涌泉。祛湿良品五苓散
祛湿良品五苓散严格按照仲景原方比例,选择上乘原料,精心制作。
温阳化湿,利水行气。主要调理水湿内停所引发的各种情况,具体请参考后文的,详细应用请自搜索《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为经方大家黄煌教授的讲座文字版,里面有非常精彩的讲解。
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
体质要求:水肿、舌头齿痕明显、肥胖。主要调理:1、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的情况: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颅内压增高性头痛、梅尼埃病等。2、以水肿、小便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孟肾炎、急性膀脱炎、早期肾功能不全、输尿管结石、特发性水肿、心源性水肿、阴囊水肿、肝硬化、手术后膀脆麻痹、前列腺增生、癃闭等。3、以泄泻、吐水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急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晕车晕船等。4、以体腔内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心包积液、脑积水、关节腔积液、胸腔积液、胃赌留、宰丸鞘膜积液(水病)、肾积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等。5、以烦渴多饮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尿崩症、小儿多饮症、糖尿病等。
每天三次,餐前后随意,温开水送服一瓶盖底。一瓶为半个月用量。
哪些三伏天的养生谣言不可信?三伏天不能吃高蛋白食品?×
天气炎热,人出汗多消耗大,会损失大量蛋白质氨基酸,适当吃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补充体力。
高蛋白
“夏练三伏”适合所有人?×
只适合平常运动量大的人,不适合普通人,即使要运动,也应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
剧烈运动
三伏天期间寒凉之物不能碰?×
体质虚寒者不宜吃凉食喝冰饮,但体质燥热者,可适量吃凉食喝冰饮,使冷热调和。
冰饮
涌溢堂老北京穴位贴活血祛湿,作用直接
简单易学,疗效确切
无创无痛,使用安全
适用于亚健康状态群电脑工作者,工作压力大、长期受辐射人群
颈、肩、腰、腿疼痛肿胀人群,美容人群;便秘、口臭、体臭、足臭人群。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购买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