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膀胱长罕见“巨石”
直径约10厘米、重克
膀胱内有一颗1厘米大的结石就够人受的了,可阿克苏市42岁的隆女士膀胱里却出现一颗直径约10厘米、重克的结石。日前,医院医生通过手术帮隆女士取出了这块拳头大小的结石。
“
我在20多年前就出现小便不适的症状,但当时不是太明显,就一直没有理会,直到今年5月医院看病。”
6月15日,医院换药时说,二十多年来她一直以为自己患有尿道炎,每次症状加重就去药店买消炎药吃。后经检查发现,她的膀胱里有个巨大高回声影像,初步诊断为膀胱结石。
随后,该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建军为隆女士实施手术治疗,将那块结石取了出来。“普通的膀胱结石取出术,都是用手术工具将结石取出,但是由于该患者的结石太大,膀胱切开后,只能徒手将结石取出来。”刘建军说。
隆女士的膀胱结石取出后,其巨大的个体着实将医护人员吓了一跳。刘建军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这么大的膀胱结石现在比较少见。据悉,每年到医院做膀胱结石取出术的患者很多,但隆女士的膀胱结石,是该院至今所见个体最大的。
刘建军建议
大家平时多喝水、多运动、多吃蔬菜,如果出现小便不适症状,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新闻多点料
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矿物质代谢异常,尿道梗阻,前列腺肥大,膀胱异物的包裹,感染等因素。尿液里磷酸钙、铵和镁盐等由此日积月累地沉淀,从而形成膀胱结石,并逐渐增大。
膀胱结石的主要症状是排尿中断和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起肾积水或肾盂肾炎,严重的话可以造成肾功能减退。
除自身代谢障碍外,平时喝水少,经常憋尿,不合理饮食的人患上膀胱结石的几率也很高。
平时一定要多喝水,增加尿量,有利于体内多种盐类、矿物质的排出。保持清淡的饮食,多食用富含纤维的粗粮,限制钠盐的摄入,少食含草酸、高钙的食品。同时,要避免泌尿系统的感染。在剧烈运动后也要及时补充水分,因为大量出汗会浓缩尿液,不利于盐类、矿物质的排出,容易沉淀形成结石。
这些小习惯最易招结石
1、不爱喝水
我们体内新陈代谢的废物主要是由肝脏和肾脏处理,肾脏最重要的是负责调解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代谢生理活动所产生的废物,并排于尿中,在进行这些功能的时候,需要足够的水分来进行辅助。如果缺水,就会对代谢造成影响,时间一长,就容易结石。
2、不吃早饭
经过一夜大约12小时的贮存,胆囊内胆汁的胆固醇的饱和度较高。正常吃早餐,胆囊收缩,使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同时食物刺激胆汁分泌,胆囊内残存的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降低,而使结石不易形成。如果不吃早餐,胆囊内胆汁贮存时间过久,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进而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3、吃得太荤
高嘌呤饮食,如海鲜以及动物内脏,以及各种肉汤、牛肉等,均含有较多的嘌呤成分。而嘌呤进入体内后要进行新陈代谢,其最终产物是尿酸。尿中尿酸排出过多就可以形成尿酸结石。所以,吃的太荤易导致肾结石的发生。
4、用仿瓷盛热汤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用仿瓷餐具盛较高温(如热汤)或酸性较强的食物会促使其内所含的三聚氰胺污染食物,长期摄入低剂量的三聚氰胺会增加儿童和成人患肾结石的风险。可能引发肾结石。
5、饭后喝茶
饭后喝茶有可能增加患结石的风险,“茶叶中含有鞣酸和茶碱,这两种物质都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如果吃的食物当中含有金属元素,如铁、镁等,鞣酸还有可能与它们发生反应,长年累月就可能形成结石。
6、爱吃甜食
糖摄入过量,会加快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失调,而过多的胆固醇又可以形成胆固醇结石。而且,糖过多还会转化为脂肪,促进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促使胆结石的发生。
7、过度补钙
一般来讲,食品中特别是牛奶里的钙容易被人体所吸收,而添加的钙往往不易被吸收,过多补充,就会造成钙的沉淀。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吃一些含草酸的食物,蔬菜如苋菜、菠菜,豆制品里也富含草酸,还有海鲜类食品,人体无法吸收的钙质就会与草酸发生反应,形成结石。
8、吃完宵夜就睡
很多年轻人喜欢熬夜,吃过夜宵后马上就回家睡觉,餐后产生的尿液就会全部潴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尿路中尿液的钙含量不断增加,就会形成尿结石。
本文来源:阿克苏日报(记者张晨涓特约记者唐胜凯)
您点一个
小编干劲更足了!
—
网页搜索阿克苏日报数字报刊哪家医院看白癜风便宜擅长白癜风的辩证论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