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新疆11月6日消息(王国银李旭东曹海涛)11月2日,当 缕阳光照亮新疆南部疏勒县洋大曼乡红星村时,整个村子沸腾了。武警医疗队来村里巡诊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
“当代雷锋”庄仕华为维吾尔族大妈讲解病情
“牙合西莫!”“牙合西莫!”(维吾尔语,您好的意思)“当代雷锋”、医院胆肝外科医生庄仕华带领医疗20名专家刚到村口,早已等候的农牧民像迎接亲人一样,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拉着庄仕华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庄医生,先给肉孜·买买提检查一下吧,他才3岁多,一小便就疼的哭。”村委会主任阿力木·马木提焦急地说。
“好的,马上就看。”庄仕华一边应声,一边招呼医护人员摆放药品和医疗器械。不到10分钟,心电图仪、B超机、医疗箱等十余种医疗设备在村活动室一字摆开,临时医疗点瞬间成了一所“医院”。
小肉孜·买买提蜷缩在爷爷岳赛因·肉孜的怀里,脸颊憋得通红,不停地哭闹。
“小宝贝,别哭,让爷爷看看那儿不舒服!”庄仕华把他哄到自己怀里,开始做全面检查。经过做B超检测,右肾里有两个15×10、7×6大小的结石,左肾有多发小结石,还有积水……
询问得知,肉孜·买买提两岁时出现小便排不出来的症状,医院检查确诊为双肾结石导致尿道堵塞,但因年龄小采取保守治疗,每次发病都要住一周左右的院,进行消炎治疗,基本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看着岳赛因·肉孜老人一筹莫展的面容,庄仕华安慰道:“老人家,不要担心,过几天医院,给他免费做个经皮肾取石术,他就好了。”
“像肉孜·买买提家一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南疆偏远乡村很常见。”村委会主任阿力木·马木提介绍说:“红星村是国家深度贫困村,全村83户贫困家庭中有17户是因患病导致更加贫穷,很多病人在当地做过手术,但因技术不过硬,造成反复感染,结果病没治好,钱也没了。”
晌午时分,临时巡诊台前人越聚越多,许多农牧民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把医疗队围得水泄不通。邻村55岁的热合曼得知有专家巡诊的消息后,匆忙赶了近了6里来到医疗点:“庄医生,我有胆结石,您帮我看看。”经诊断,热合曼只是轻微的胆囊息肉,没有必要做手术。于是庄仕华给了他两盒药,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在临时“医院”里,各项诊疗有条不紊地展开:这边,特检科主任陈建全忙着做心电图;那边,感染科主任胡云衢给农牧民讲解传染病的预防;不远处,骨科医生伊位木、耳鼻喉科医生靳刚忙着查耳鼻、听心率、填病历……
千里巡诊路,民族一家亲。不知不觉,3个小时过去了。村民们自发从家里端来了热乎乎的烤包子、抓饭和红红的石榴、甜甜的葡萄等,与医疗小分队共聚一堂,欢歌笑语,如同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
太阳越爬越高,村委会大院里,迎风飘扬的鲜红国旗下,村民们围聚在一起说着笑着,细数着武警官兵为他们做的件件实事、桩桩好事。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派驻红星村 书记薛鹏举介绍说,武警新疆总队对口援建红星村后,与武警山东总队共同援建了爱民市场、奶牛养殖合作社、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产业扶贫,针对村里医疗设备落后、患病人员较多等实际,及时派来“当代雷锋”庄仕华带队的医疗小分队为村民送医送药、全民体验,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治好一个病人,脱贫一个家庭。医疗队了解到村里一些老人因病重不能前来治疗的消息后,走村窜户给他们送医送药。穿过一条几十米长的土路,医疗小分队来到阿塔克·图尔贡两间破破烂烂的土坯房前。走进屋里,不大的毛毯里蜷缩着两个老人,一个是83岁的阿塔克·图尔贡,一个是他82岁的老伴铁木尔罕·图尔迪。
“大爷,您别动,我们马上给您检查!”庄仕华把老人的身体移正,给他量血压计,听心率。
“高压、低压……情况不好,再查一查B超和心电图吧。”庄仕华和特检科主任陈建全为老人做全面细致的检查。
高血压、冠心病、左肾囊肿……两个老人同时患有多种病症,医护人员立即打针配药。临行前,医疗队留足了1个月的药,并叮嘱照顾他的孙子,一定要注意饮食,一个月后我们还会来检查治疗。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医疗队心系各族群众,聚力脱贫攻坚,已成为融入血液的自觉行动。在前4天的义诊中,共为体检人,人不同程度患病,对病情医院进行免费治疗。
巡诊在继续,真情在凝聚。夕阳渐渐西沉,医疗队准备离开时,许多农牧民自发站到路边挥手告别,久久不愿离去。在夕阳的照耀下,一股浓浓的真情迅速汇聚、凝结,形成了最灿烂的笑容。
对不同患者,进行分类诊治。
感恩的话儿说不完,一定要代表村民好好谢谢共产党的惠民政策。
医疗间隙,真情互动其乐融融。
全体师生向医疗小分队表达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