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孩子这么大了,以前都挺好,这段时间白天总想尿尿,一天得尿20多次,有时几分钟就要上一次厕所,却没有多少尿,使劲儿才能挤出几滴尿,有时甚至一点也尿不出来,有时还会尿裤子,入睡后却一切正常,也不尿床。医院化验尿,查不出任何问题,给他吃消炎药,也不见好转。有人说,等等就好了,可是,等等也没见好,反而更严重了,愁死我了……”
我们在滨医附院儿童肾脏专科门诊上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诉苦”。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警惕膀胱过度活动症。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呢?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以尿频、尿急为特征的一种症候群,部分患儿伴有急迫性尿失禁,没有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有哪些?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感觉过敏,尿道、盆底肌功能异常,激素代谢失调,微量元素锌缺乏,隐性脊柱裂,大量喝碳酸饮料,天气变冷,脑及神经病变,精神行为异常,心理因素等。其中以逼尿肌本身功能紊乱最常见。
膀胱过度活动症在儿童常见吗?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儿科常见病,儿童发病率较高,发病率约为12%,其症状不仅可表现在已获得如厕训练或5岁以上的儿童,也可表现在正在进行如厕训练或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高峰在是5岁--7岁的儿童。每年的3~5月份和9~11月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高发季节。
膀胱过度活动症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尤其是长时间不缓解的,会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与学习,也对患儿的社交、心理及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更严重的是,该病可能引起上尿路积水以及膀胱、肾功能损害。家长朋友一定要高度重视。
孩子患了膀胱过度活动症如何治疗呢?
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综合症,可能在儿童时期开始并持续到成年。故临床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多方面评估,注意保护患儿心理及自尊心,从而获得患儿信任及配合,以顺利开展诊治,治疗方法包括原发病治疗、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白天尿频,医院就诊,尽量避免病情迁延导致患儿心理负担加重及治疗难度增加。
就诊地点:滨医附院门诊二部2楼东侧儿童肾病门诊
联系-
预知更多相关知识,可扫描下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