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给大家介绍了许多针灸学中的经络、特定穴等等,即便已经讲解了许多内容,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仍然还有许多知识、运用可以给大家介绍,今天便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特定穴以及俞老的临床妙用!
下合穴
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lowerHe-seapoint),又称“六腑下合穴”。简单来说,就是六腑气血汇聚于下肢三阳经的部位,由于下合穴是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和六腑的关系密切。
《灵枢·本输》指出:“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即六腑之气都通向下肢,在足三阳经上各有合穴,而手三阳经上又有上下相合的关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还提出了“合治六腑”的理论,可见脏腑之病取下合穴疗效应显著。
下合穴包括:“胃合于三里,大肠合于巨虚之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之下廉,三焦合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可以看到胃、胆、膀胱三脏腑的下合穴就是其本经的合穴,而大肠、小肠、三焦脏的下合穴则另有合穴。《灵枢·本输》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三焦是“太阳之别”,“入络膀胱”。《针灸甲乙经》也指出:“委阳,三焦下辅俞也,......此足太阳之别络也。”膀胱主藏津液,三焦主水液代谢,二者关系密切。因此,大肠、小肠下合于胃经,三焦下合于膀胱经
临床应用
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证的主要穴位,临床也可直接按压下合穴,根据是否有异常感觉反映六腑病变,如小肠的下合穴在胃经的下巨虚穴,如有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可以推知小肠病、阑尾炎等等。
其余应用也十分广泛,如足三里治疗胃脘痛;下巨虚治疗小腹痛;上巨虚治疗肠痈、痢疾;阳陵泉治厥;委阳、委中治疗三焦气化失常而引起的癃闭等。
那么,除了以上临床常用的应用外,俞老还有什么特殊应用呢?
大多数人对于针灸适应症的印象里,止痛肯定占有一席之地,俞老在临床中得出的经验告诉我们,下合穴也有一个止痛的良好配合——背俞穴,两者配合用于治疗结石导致的疼痛,疗效显著。
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俞穴,称为背俞穴。看看这定义,和下合穴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意?同样,脏腑如有病变时其相应背俞穴往往也会出现异常反应,如敏感、压痛等;而刺灸这些穴位,同样可以治疗其相应脏腑的病变。
那么,当脏腑患有结石并引起剧烈疼痛时,两者的配合则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往期回顾对中医辨证论治疗的认识!俞老告诉你,生气到底有多可怕!99%的眼睛疾病患者,这个穴位,一定可以帮你!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