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住院的时光
文、图:何嵘
题记:《住院杂记》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记述我在写的一篇住院感受,下篇则是今年也就是十年后我因同一个病再次住院的感受。对比一下和记录一下也很有意思。按理讲我属于身体一直还不错,很少生病的那种,而且自己平时事情多、忙,再加上自己性格上特别大大咧咧,很少在意自己的身体,所以小病变大病,在此也希望有类似情况的朋友们千万要注意身体,别小病不治,酿成大病。文章有点长,感兴趣的就看看。
水彩《春之歌》,作者:何嵘
发现病去年六月左右,一次我感觉心脏很难受,于是家人怕我是心肌梗死之类的,医院急诊。因为大学期间我的心脏不好,且我父亲就有严重的心肌病。医院,查了一堆和心脏有关的检查和指标,结果均无异常。医生又问:“你以往还有什么病吗?”我答:“有子宫肌瘤,可能有贫血。”“那就查查吧。”“好”。
几十分钟后结果出来了,我重度贫血,血色素低至5.8。急诊医生大惊失色说:“如果不是现在正闹疫情,你这情况应该马上住院输血了,先给你开盒补血药——琥珀酸亚铁片,医院复查、治疗吧。”
就这么着我才知道自己是严重贫血,才知道原来这两年很多时候人感觉特别虚弱,平地走10分钟就会浑身冒汗,虚脱,迈不开步子不是因为疫情运动少,而是因为严重的出血症造成的重度贫血。亏我都是半百的人,连这点医学常识都没有!
其实单位一年一度的体检中,常常被告之我的子宫肌瘤每年都在增大,开始比较慢,每年扩大不到1厘米,到年底被告知已经超出正常子宫的大小,按医生的说法是非做手术不可了。而我的年龄又很尴尬,应该是更年期将至,有种说法是女人到了更年期,肌瘤就会自动缩小。我傻傻地盼着,傻傻地认为我会是那个不用医治就可以自愈的幸运儿。
没想到当我年底刚刚准备好好听医生的话手术吧,可是疫情骤然升温,就在此刻老母医院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这个时候我怎么能抛下老妈去手术,因为这时的我如果一旦手术最少要住院半个月。眼见老妈没人照看,我不忍心呀,而且老妈也早已离不开我。我还抱有一丝的侥幸,我可能马上就更年期了,先扛一扛再看。可是病就是病,它绝不会因为你的主观愿望自动消除,除非……
水彩《花香伴美文》,作者:何嵘
门诊小手术去年七月我吃了一个月的补血药,又辗转去了一家治医院,挂专家号挂不上,就挂专家团队号,终于看上了,医生一看、一摸马上感觉问题的严重性,赶快转到专家科室。此刻我经专家诊疗和判断病情确实很严重了,当时我已经除了定期严重的大出血、贫血,还伴有膀胱压迫、尿频、腹胀、胃胀气、脾气暴躁、严重脱发、乏力、失眠、易怒……尤其可怜的是自己的很多衣服、裤子都穿不上了,搞得一位很久未见的老朋友还以为我正在响应国家号召。
八月医生紧急让我先做了一个门诊的宫腔镜小手术,目的是先确定性质是否是恶性,再决定是否加急进行大手术,还是先用激素治疗,再手术。和十年前的宫腔镜手术比起来,这次我感觉一点都不紧张,十年前是先发现了子宫肌瘤再发现内膜息肉,而且是两个,我当年一直不解为什么取了息肉而不把肌瘤一同拿掉,岂不是方便。而医生的解释是:两者不是一回事,总之是无法一起拿掉,还有一种解释是即便当时拿掉后,还会不断地长。我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
手术当天我被排在最后一个,也就是从头天晚上9点之后就禁食禁水了,我被医院办各种手续和先要去见麻醉师。麻醉师上来一通问话,让我有些懵。最后的焦点问题是我到底现在的血色素是否达标,要不麻醉师无法实行全麻。还好在一大堆检查单子中,麻醉师终于找到她想要的数据,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这天这个门诊手术的人还真不少,我们这组加上我一共5个。我们这群“游民”被呼来唤去来回跑路好几圈。最终所有人穿上了宽大的条纹病号服,乖乖地跟着手术室领队的医生,一起上了四层手术室的区域。我们被安排在一个小房间里等着叫号。
几个患难姐妹大家先聊着,时间倒也过得很快,中午后终于轮到我们这五个人了,很快第一个人进了手术室。50多分钟后,她被推出了手术室。看来真是小手术。接着是第二个,时间也基本相似。期间有人还是很紧张的,我很放松,感觉应该没什么,唯一担心的就是全麻后是否自己会记忆力下降。终于轮到我了,我自己按要求上了窄窄的手术台,仰望天花板还是那些璀璨、明亮的手术灯。医生们忙碌着,双手被固定住,扎上各种针,输上液,戴上透明的面罩,一会儿意识全无,进入到某种神游的状态。正做梦呢,被唤醒,手术完成。我被推到了病房,被告知我的情况不算太好,需要点滴两个多小时,观察一下,才能看情况是否回家。
刚进病房,立马有一位护工凑上前来,强买强卖必须照顾我。结果在点滴期间她一共扶我上了两次卫生间。并告诉我这里一天一对多的护工费是元。要求我给她元。最终我没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