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推拿疗法的适应证是A.新生儿肌性斜颈B.开放性伤口C.下肢深静脉血栓D.恶性肿瘤
E.正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A推拿疗法的适应证:在骨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以及保健美容等方面都有按摩的适应证,尤其是对慢性病、功能性疾病疗效较好。
2.针灸处方中常用的配穴原则不包括A.远近配穴B.前后配穴C.左右配穴D.上下配穴
E.随症取穴
E配穴原则: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
3.脑血管意外患者常取的针灸穴位不包括A.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B.足三里、血海、阳陵泉、三阴交C.头部的运动区、感觉区、言语区D.四神聪、肾俞、伏兔
E.解溪、太冲、伏兔
D脑血管意外患者常取的针灸穴位包括: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血海、阳陵泉、三阴交、头部的运动区、感觉区、言语区、解溪、太冲、伏兔。
4.肩周炎针灸治疗中常取的穴位包括A.肩三针、天宗、阿是穴B.肾俞、大肠俞C.颈夹脊、大椎D.环跳、委中
E.阳白、翳风
A肩周炎针灸治疗中常取的穴位包括肩三针、天宗、阿是穴。
5.下列关于针灸疗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六不宜刺灸B.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可以刺灸小腹部的腧穴C.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刺灸D.眼区穴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
E.皮肤有感染、溃疡的部位不宜刺灸
B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不可以刺灸小腹部的腧穴
6.小腿假肢从站立中期到脚尖离地期之间出现膝关节过伸,可能的原因是
A.足背过度背屈B.接受腔过度前倾C.接受腔安装过度向前有D.足部过度跖屈
E.以上都不对
D小腿假肢从站立中期到脚尖离地期之出现膝关节过伸,可能的原因有接受腔相对于假足过于偏后,足部过度跖屈或接受腔过度后倾。
7.下列确定手杖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A.身体直立,肘关节屈曲30°,腕关节背屈3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脚垫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20cm的位置B.身体直立,肘关节屈曲20°,腕关节背屈2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脚垫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20cm的位置C.身体直立,肘关节屈曲20°,腕关节背屈3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脚垫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20cm的位置D.身体直立,肘关节屈曲20°,腕关节背屈3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脚垫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的位置
E.身体直立,手杖高度与大转子处于等高的位置
A确定手杖高度,身体直立,肘关节屈曲30°,腕关节背屈3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脚垫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20cm的位置。
8.确定腋拐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A.站立位将腋拐放在腋下,与腋窝保持3~4cm的距离,两侧腋拐支脚垫分别置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处,肘关节屈曲30°,把手部位与大转子高度相同B.站立位将腋拐放在腋下,与腋窝保持3~4cm的距离,两侧腋拐支脚垫分别置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20cm处,肘关节屈曲30°,把手部位与大转子高度相同C.站立位将腋拐放在腋下,与腋窝保持3~4cm的距离,两侧腋拐支脚垫分别置于脚尖前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处,肘关节屈曲20°,把手部位与大转子高度相同D.站立位将腋拐放在腋下,与腋窝保持3~4cm的距离,两侧腋拐支脚垫分别置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处肘关节屈曲40°,把手部位与大转子高度相同E.站立位将腋拐放在腋下,与腋窝保持3~4cm的距离,两侧腋拐支脚垫分别置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处,肘关节屈曲30°,把手部位与髂前上棘高度相同
A腋拐高度的方法:站立位将腋拐放在腋下,与腋窝保持3~4cm的距离,两侧腋拐支脚垫分别置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处,肘关节屈曲30°,把手部位与大转子高度相同。
9.下列关于使用腋拐步行的方法错误的是
A.四点步行法:一侧腋拐一同侧腿一另侧腋拐一另一侧腿
B.两点步行法:一侧腋拐和腿一另一侧腋拐和腿C.四点步行法:一侧腋拐一对侧腿一同侧腿一另一侧腋拐D.四点步行法:一侧腋拐一对侧腿一另侧腋拐一对侧腿
E.上台阶的方法:腋拐一患腿一健腿
B两点步行法左拐杖和右脚、右拐杖和左脚。
10.下列关于腋拐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四点步行法行走稳定,速度较快B.两点步行法要求使用者应有比四点步行更强的平衡能力C.使用腋拐者主要通过腋托负重D.持杖时腋托抵在腋窝
E.行走时拐杖的着地点要控制在脚掌的正前方部位
B四点步行法行走安全稳定,速度较慢拐杖的把手不能顶住腋窝,不能以腋窝出力,必须用手出力,否则会伤及臂神经;两点步行法要求使用者应有比四点步行更强的平衡能力;行走时拐杖的着地点要控制在脚掌前的外侧部位
11.常用助行器的稳定性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A.差动框式助行器一四轮助行器一两轮助行器一折叠框式助行器一固定框式助行器B.固定框式助行器一四轮助行器一两轮助行器一折叠框式助行器一差动框式助行器C.差动框式助行器一两轮助行器一四轮助行器一折叠框式助行器一固定框式助行器D.差动框式助行器一四轮助行器一两轮助行器一固定框式助行器一折叠框式助行器
E.差动框式助行器一四轮助行器一折叠框式助行器一两轮助行器一固定框式助行器
A常用助行器的稳定性由小到大排序差动框式助行器→四轮助行器→两轮助行器→折叠框式助行器→固定框式助行器。
12.下列关于轮椅的测量正确的是A.轮椅应有的座位宽度是患者坐上轮椅后双大腿与扶手之间有5cm的间隙B.轮椅座位的深度是患者坐上轮椅后坐垫前缘离胭窝约6.5cmC.适当的扶手高度是患者在坐位双臂内收的情况下,前臂平放在扶手上,肘关节屈曲角度大于90°D.脚踏板的板面离地面的距离越低越好
E.一般轮椅靠背尽可能高些为好
B患者坐上轮椅后,双大腿与扶手之间应有2.5~4cm的间隙,即为轮椅应有的座位宽度;轮椅座位的深度是患者坐上轮椅后坐垫前缘离胭窝约6.5cm;适当的扶手高度有助于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平衡,在双臂内收情况下,坐位时前臂平放在扶手上,肘关节屈曲约90°为正常,如扶手过高,双肩易疲劳,推动轮环时容易擦伤上臂皮肤。而扶手过低时,驱动轮椅时易导致上身前倾,不仅易疲劳,也可影响呼吸;脚踏板的板面离地面最少应有5cm;一般轮椅靠背尽可能的低些为好,矮或低靠背是指靠背上缘只达到患者肩胛骨下缘2~3cm处,一般是座位至腋窝的距离(臂或两臂向前平伸)减10cm,这种靠背可让患者躯干有较大的活动度,但患者的自身对躯干的平衡和控制要有一定的能力。
13.膀胱训练的禁忌证不包括A.神志不清B.膀胱或尿路严重感染C.严重前列腺肥大D.前列腺肿瘤
E.直肠肿瘤
E膀胱训练的禁忌证包括神志不清或无法配合治疗、膀胱或尿路严重感染、严重前列腺肥大和肿瘤。
14.直肠训练的禁忌证不包括A.神志不清B.肛门局部皮肤破损或严重感染C.直肠局部皮肤破损或严重感染D.肛门或直肠肿瘤
E.前列腺肿瘤
E直肠训练的禁忌证包括神志不清、肛门局部皮肤破损或严重感染、直肠局部皮肤破损或严重感染和肛门或直肠肿瘤。
15.下列关于坐轮椅时的姿势不正确的是A.双眼平视,两肩放松,身体上部稍向前倾B.臀部紧贴靠背C.大小腿之间的角度保持90°D.两足平行,双足间距与骨盆同宽
E.驱动轮椅时,肘关节保持°左右为宜
C坐轮椅时,大小腿之间的角度保持°~°
16.下列排尿反射训练方法不正确的是A.骶上脊髓损伤的患者,发现或诱发触发点,通过反射机制促发逼尿肌收缩,以进行主动排尿B.常见的触发点包括耻骨上区、阴毛、肛门、大腿内侧C.扳机点排尿的本质是刺激诱发骶反射性排尿,前提是具备完整的骶神经反射弧D.叩击时宜重而慢
E.叩击频率为50~次/分,叩击次数为~次
D排尿反射训练叩击时宜轻而快,避免重叩。
17.下列关于直肠康复训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针对肠道功能障碍所采取的恢复性康复治疗措施B.排便时以蹲、坐位为佳。坐位排便可以降低排便阻力,减轻心脏负担C.站立和步行训练、腹肌训练、吸气训练可以改善便秘D.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行为治疗方法,其治疗便秘的成功率达到%
E.腹部按摩可通过皮肤一直肠反射促进感觉反馈的传入和传出,增强肠道活动
D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便秘的诊断标准差异以及分型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各家报道的成功率均不同,但都达不到%。
18.下列哪项不是间歇导尿的禁忌证A.尿道严重损伤或感染B.全身感染或免疫力极度低下C.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D.前列腺增生或肿瘤
E.脊髓损伤导致的尿潴留
E间歇导尿的禁忌证:尿道严重损伤或感染、全身感染或免疫力极度低下、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和前列腺增生或肿瘤。
19.关于间歇导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患者完全不能自主排尿,导尿频率为4~6次/日,每次导出的尿液以ml为宜B.如患者能部分排尿,导尿频率为1~2次/日C.残余尿少于80~m1时可以停止间歇导尿D间歇导尿期间患者须建立定时定量饮水、定时排尿的制度,以便合理选择导尿时机
E.患者每日进水量一般要ml以上保持尿量0ml/d以上
E间歇导尿严格饮水:毫升/小时(4小时1矿泉水瓶量),24小时喝水的总量(包括液体饮料)控制在毫升左右,每天4-6次导尿(保证导出尿量不超过m),或按照医生护土所推荐的频率导尿。
20.密尔沃基矫形器用于A.颈和上胸段脊柱侧弯B.下胸段和腰段脊柱侧弯C.斜颈D.腰肌劳损
E.足下垂
A密尔沃基矫形器用于颈和上胸段脊柱侧弯,波士顿和色努矫形器用于下胸段和腰段脊柱侧弯。
21.徒手肌力测定所测肌肉收缩应为A.最大自主收缩B.80%自主收缩C.60%自主收缩D.40%自主收缩
E与平时一样的收缩
A徒手肌力评定是评定者借助重力或徒手施加外力的前提下,评定受者多测肌肉或肌群产生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一种肌力评定方法。
22.Lovett徒手肌力评定的分级标准不正确的是A.0级:无可见或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B.1级:有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C.2级:消除重力的体位下,能做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D.3级:抗重力的体位下,能做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且能抗部分阻力
E.3级:抗重力的体位下,能做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DLove徒手肌力评定的分级标准3级: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
23.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量角器移动臂的正确放置方法为A.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景总B.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C.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BD.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
E.与关节轴垂直
A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将量角器的轴心与所测关节的运动轴心对齐,固定臂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患者有特殊运动障碍时可以适当调整)。
24.徒手肌力评定时,评估髂腰肌肌力是否达到3级的标准体位是A.仰卧位,膝关节伸直B.坐位,膝关节伸直C.坐位,膝关节屈曲90°D.侧卧位
E.仰卧位,膝关节屈曲
C徒手肌力评定时,评估髂腰肌肌力达到3级的标准体位为坐位,膝关节屈曲90°
25.膀胱控制训练的适应证不包括A.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合并膀胱控制障碍B脑卒中合并膀胱控制障碍C.脑外伤合并严重前列腺肥大D.脑外伤合并尿失禁
E.完全性脊髓损伤合并膀胱结石
C膀胱控制训练的适应证:不完全性脊能损伤合并膀胱控制障碍、脑卒中合并膀胱控制障碍、脑外伤合并尿失禁、完全性脊髓损伤合并膀胱结石。
26.下列被动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A.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移动肢体B.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持续地徒手接触患肢,并以恒定的速度移动患肢C.肌张力低下时,评定者可感到肢体较轻,极易被移动D.肌张力高时,评定者感觉僵硬,运动时有抵抗
E.肌张力低下时,评定者可感到肢体沉重感,且无反应
C肌张力低下时,评定者可感到肢体沉重感
27.下列哪项不是颈神经根注射的适应证A.颈椎病B.颈神经炎C.C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紊乱D.颈肩臂疼痛(C4)
E.颈肩臂疼痛(C5)
C.颈神经根注射的适应证;颈椎病、颈神经炎、颈肩臂疼痛。
30.关于H反射正确的是A.刺激由小到大调整到相当于M波阈强度B.可在全身任何肌肉引出C.确保刺激为超强刺激D.常用于腰5神经根病的判断
E.常用于腰4神经根病的判断
AH波刺激混合神经干而强度尚不足以刺激运动神经引起M反应时,即刺激了感觉神42经,兴奋经后根至脊髓前角细胞,引起兴奋,产生肌肉反应,即H反射。
31.下列哪种情况肯定为病理性的A.第二心音B.第三心音C.第四心音D.收缩期杂音
E.舒张期杂音
E舒张期杂音肯定为病理性。舒张期杂音:①二尖瓣区:器质性,主要见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相对性:主要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二尖瓣开放不良时出现的相对性狭窄的舒张期杂音。②主动脉瓣区:器质性:常见于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粥样硬化、梅毒等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相对性:常见于高血压、升主动脉或左心室扩张。③肺动脉瓣区:器质性极少,多由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所引起,常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心病等。
32.关于最大摄氧量VO2[max],不正确的概念是A.也称为最大耗氧量B.是综合反映心肺功能的最好生理指标C.正常情况下取决于心排出量和动静脉氧分压差D.运动训练可通过外周效应和中心效应提高最大摄氧量
E.一般在40岁时达到峰值
E男子一般18-20岁,女子14-16岁即可达到峰值。
33.测量桡尺关节旋前活动范围的受检体位是A.仰卧位,肘关节屈曲90度B.坐位,肢体置于体侧,肘伸展C.坐位,上臂置于体侧,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D.坐位,前臂完全旋后
E.坐位,屈时,前臂旋前,腕关节中立位
C测量桡尺关节旋前活动范围的受检体位是坐位,上臂置于体侧,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
34.测量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时,量角器放置方法正确的是A.轴心为髌骨下端,固定臂与股骨纵轴平行,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B.轴心为股骨外髁,固定臂与股骨纵轴平行,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C.轴心为髌骨下端,移动臂与股骨纵轴平行,固定臂与胫骨纵轴平行D.轴心为股骨外髁,移动臂与股骨纵轴平行,固定臂与胫骨纵轴平行
E.轴心为股骨外髁,固定臂与股骨纵轴平行,移动臂与地面垂直
.B测量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时,量角器放置方法:轴心为股骨外髁,固定臂与股骨纵轴平行,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
35.测量髋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的标准体位是A.仰卧位B.侧卧位C.俯卧位D.坐位
E.仰卧位,两小腿于床缘外下垂
E测量髖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的标准体位是仰卧位,两小腿于床缘外下垂。
36.下列关节活动范围测量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A.被评定关节须充分暴露B.评定时须保持正确体位C.关节被动活动时手法要柔和,速度缓慢均匀D.为防止代偿运动,应固定测量关节的近端E.对于痉挛的患者,应在按摩、运动及其他康复治疗后立即评定关节活动度
E对于痉挛的患者,应避免按摩、运动及其他康复治疗后立即评定关节活动度。
39.北京医科大学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的检查内容不包括A.口语表达B.听理解C.阅读D.书写
E.唇的活动度
E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的检查内容包括:谈话、系列语言、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
40.作业治疗处方的内容不包括A.治疗目标B.治疗项目C.治疗剂量D.注意事项
E.作业活动分析
E作业治疗处方的内容包括治疗目标、治疗项目、治疗剂量和注意事项。
41.关于平衡障碍训练的原则,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从I级平衡训练开始B.过渡到Ⅱ级平衡C.再过渡到Ⅲ级平衡D.逐步降低身体重心E.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
.D平衡障碍训练的原则:从1级平衡训练开始、过渡到Ⅱ级平衡、再过渡到Ⅲ级平衡、身体重心由低到高和逐步降低身体重心。
42.应用仪器的静态平衡功能评定结果不包括A.站立维持的时间B.重心的位置C.重心摆动的路线D.重心摆动的范围
E.稳定极限
E静态平衡功能评定结果分析包括站立维持的时间以及身体重心摆动或移动的程度。信号轻微机处理获得与重心摆动有关的多项指标如重心摆动路线或轨迹以及长度、重心摆动的范围、根据偏移距离显示重心的位置等。动态平衡功能评定包括稳定极限的测定和体重或重心主动转运的能力。
43.患者,女,58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头颅MRI示脑干多发性梗死,该患者进行吞咽动作训练应采用哪种食物A.流质食物B.半流食物C.固体食物D.糊状食物
E.流质和固体食物同时进食
B食物的性质应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随着吞咽功能的改善选择食物的性状,依次为糊状、软烂饭、菜饭混合颗粒食物,最后为一般质地食物。
44.增强手指精细活动的作业训练是A.编织B.推重物C.滚筒训练D.功率自行车
E.阅读训练
A编织增强手指精细活动的作业训练是编织。
45.截瘫患者摆至步的行走方法正确的是A.伸出左腋杖一伸出右腋杖一两足同时拖地向前,到达腋杖附近B.同时伸出两支腋杖一两足同时拖地向前,到达腋杖附近C.伸出左腋杖一迈出右腿一伸出右腋杖一迈出左腿D.一侧腋杖和对侧足同时伸出一余下的腋杖和足再同时伸出
E.先将肌力较差的一侧脚和两侧腋杖同时伸出一再将对侧足伸出
B同时拖地步行:又称摆至步,即同时伸出两支拐,然后两足同时拖地向前,到达腋杖附近。
46.作业治疗实施不包括A.运动和感知觉的功能训练B.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C.休闲活动训练和指导D.增强社会交往的作业训练
E.神经发育疗法训练
E作业治疗实施包括运动和感知觉的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休闲活动训练和指导和增强社会交往的作业训练。
47.偏瘫恢复早期存在痉挛的情况下,上肢屈肌协同运动中最强成分和首先出现的动作为A.肩胛骨后缩或抬高B.肩关节外展外旋C.肘屈曲D.前臂旋后
E.腕和手指屈曲
C偏瘫患者上肢易于发生的痉挛模式是屈肌痉挛,在屈肌的协同动作中,屈肘是首先诱出的运动。
48.Berg平衡量表每项内容评分为几级A.3级B.4级C.5级D.6级
E.7级
CBerg平衡评分方法是把平衡功能从易到难分为14项,每一项分为5级,即0、1、2、3/4。最高得4分,最低为0分,总积分最高为56分,最低为0分,分数越高平衡能力越好
49.偏瘫的训练原则不正确的是A.强化原始的反射活动B.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C.改善运动模式D.协调动作、精细动作的训练
E.抑制异常的反射活动
A偏瘫的训练原则: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改善运动模式、协调动作、精细动作的训练和抑制异常的反射活动。
50.下列哪项不属于记忆训练方法的联想法A.兼容B.视觉想象C.自身参照D.精细加工E.记忆技巧法
E记忆训练方法的联想法有:兼容、视觉想象、自身参照和精细加工
51.对牙刷通过反复实践进行辨认,属于A.物品失认训练方法B.色彩失认训练方法C.听觉失认训练方法D.体觉失认训练方法
E.空间关系失认训练
A物品失认训练方法:对常用的、必需的、功能特定的物品通过反复实践进行辨认;提供非语言的感觉一运动指导;教患者注意抓住物品的明显特征;鼓励患者在活动中多运用感觉如触觉、听觉等;为了最大限度地独立,必要时可在物品上贴标签,提示患者。
52.关于测量髋关节内旋角度,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测量时取端坐位,髋膝关节90°,髋关节内收外展均为0°B.轴心位于髌骨中心C.内旋0°~45°为正常D.移动臂位于胫骨长轴
E.固定臂位于腓骨长轴
E固定臂与胫骨长轴平行。
53.下列哪种障碍采用删字试验进行评定A.失写B.单侧肢体忽略C.注意障碍D.空间关系障碍
E.定向障碍
C注意障碍采用视跟踪、辨认测验及删字母测验进行评定。
54.脓疱疮早期首选的物理治疗是A.超短波B.热敷C.红外线D.激光
E.紫外线
.E紫外线多用于较浅表炎症,如脓疱疮、痈、蜂窝织炎等
55.下列哪项不是神经传导检查常用于诊断或评估的疾病A.神经卡压症B.轴突病C.脱髓鞘性神经病D.急性肌炎E.重症肌无力
D常用于诊断或评估的疾病的神经传导检查神经卡压症、轴突病、脱髓鞘性神经病和重症肌无力。
56.心电运动试验的分类不包括A.极限运动试验B.症状限制性试验C.低水平运动试验D.等长收缩试验
E.定量行走试验
E心电运动试验的分类:极限运动试验症状限制性试验、低水平运动试验和等长收缩试验。
57.肌电图检查中,同心针电极多项波所占比例一般少于A.5%B.10%C.15%D.20%
E.25%
B肌电图检查中,同心针电极多项波所占比例一般少于10%。
58.刺激腕部尺神经,用表面电极在小指展肌记录诱发电位的形状正确的是A.起始为负相的三相波B.起始为负相的双相波C.起始为正相的双相波D.多相波
E.单相波
B刺激腕部尺神经,用表面电极在小指展肌记录诱发电位的形状,起始为负相的双相波59.E眨眼反射可用来检查特发性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延髓受损和吉兰一巴雷综合征。
59.眨眼反射可用来检查下列疾病,但除外A.特发性三又神经痛B.面神经炎C.延髓受损D.吉兰-巴雷综合征
E.舌咽神经痛
.E视觉失认症,包括物品失认症、颜色失认症、面孔失认症、纯失读、失认症性失算等,多见于双侧后枕叶病变。
60.视觉失认不包括A.颜色失认B.物品失认C.形状失认D.面容失认E.形态觉失认
.C外踝后侧可以记录到腓肠神经感觉电位(逆向法)。
61.可在下列哪个部位记录到腓肠神经感觉电位(逆向法)A.足背内侧B.小腿前侧C.外踝后侧D.内踝后侧
E.跟腱表面
AF波不用于S神经根病的判定。
62.有关F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用于S神经根病的判定B.常用于近心端神经受累的判定C.刺激电流强度为超强刺激D.在诊断神经丛病时常采用双侧对比
E.需连续记录20个波
A躯体感觉诱发电位重复两次检查的峰潜伏期差不得大于0.5ms。
63.关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正确的说法是A.重复两次检查的峰潜伏期差不得大于0.5msB.重复两次检查的峰潜伏期差不得大于1.5msC.重复两次检查的波幅差不得大于30D.重复两次检查的波幅差不得大于10%
E.记录必需平均叠加次以上日
B评估平衡功能的量表是Fugl-Meyer量表、MAS平衡量表、Lindmark量表和Berg量表
64.以下量表中,不用于评估平衡功能的量表是A.Fugl-Meyer量表B.FIM量表C.MAS平衡量表D.Lindmark量表
E.Berg量表
E10s的测试范围包括向前、向后、向左、向右。
65.LOS的测试范围不包括A.向前B.向后C.向左D.向右
E.向上
C腰穿时发现均匀血性脑脊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可靠最直接的诊断依据,而其他均为非特异性。
66.下列哪项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可靠的诊断依据A.头痛、呕吐B.脑膜刺激征C.腰穿时发现均匀血性脑脊液D.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E.偏瘫
.C腰穿时发现均匀血性脑脊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可靠最直接的诊断依据,而其他均为非特异性。
67.协调评定内容不包括A.指鼻试验B.轮替试验C.跟膝胫试验D.对指试验
E.压顶试验
E协调评定内容包括指鼻试验、指一他人指试验、抓握试验、前臂旋转试验、反跳试验、轻叩手、轻叩足、轮替试验、跟滕胫试验和对指试验等。
68.以下方法中,不用于鉴别单侧忽略的是A.Albert划杠试验B.删字试验C.画钟试验D.书写实验
E.词汇辨认
E词汇辨认用于鉴别失语症。
69.症状限制性试验的停止指征不包括A.出现呼吸困难B.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下降C.心电图S-T段下降≥1mmD.患者主动要求停止E.心率加快E症状限制性试验的停止指征出现呼吸困难、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下降、心电图ST段下降≥1mm和患者主动要求停止。
70.Gerstmann综合征不包括
A.手指失认B.左右失认C.体向失认D.疾病失认
E.颜色失认
.EGerstmann综合征包括:手指失认、左右失认、体向失认和疾病失认。
二.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考题。请根据各考题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71~76题共用题干)患者,女,60岁。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日血压/mmHg左右,3个月前患者生气后突发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医院,送院途中呕吐两次,均为咖啡色胃内容物。查体:T34.3℃,R24次/分,P61/分,BP/90mmHg。中度昏迷,强痛刺激下表现为四肢过伸,双侧瞳孔不等大,双眼向左侧凝视,两侧病理征阳性,心脏查体无异常,腹软。71.该患者的首选检查为A.血尿生化B.MRC.头颅CTD.脑血管造影E.X线片72.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脑动脉瘤破裂出血B.脑淀粉样血管病C.高血压性脑出血D.癫痫大发作E.脑梗死73.患者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在进行床一轮椅的转移过程中,需要家属少许的帮助和提醒以保证安全,则该项Barthel指数评分得分为A.20分B.25分C.15分D.10分E.5分74.若患者入院前有严重的抑郁症,康复治疗不配合,则下列作业治疗中,最适合患者的是A.转移训练B.观看或参加竞技比赛C.翻身训练D.编织E.拼图75.患者由于口眼歪斜,存在明显构音障碍,应采取的康复治疗措施不包括A.感觉刺激B.口运动语言肌肌力训C.呼吸训练D.阅读理解训练E.发音训练76.该患者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不正确的是A.继续进行维持性康复训练,防止功能退化B.适时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如手杖等)以补偿患肢功能C.对患肢进行强制性训练,避免健肢代偿D.对家庭和社会进行必要的或可能的改造E.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改善生活条件CCDBDCCT是脑卒中首选检查可以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出血量、协助诊断和判断预后。高血压性脑出血典型症状:突然的头痛或头晕,伴呕吐;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甚至失语;大小便失禁;出血量大和累及脑干者,还可岀现瞳孔不等大,呼吸深慢、去脑强直等症状;发病时血压明显高于平时血压。上述症状体征可在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0分:依赖:不能坐起,需2人以上帮助,或用提升机5分:需大量帮助:能坐,需2人或1个强壮且动作熟练的人帮助或指导;10分:需小量帮助:为保安全,需1人搀扶或语言指导、监督;15分:自理:指能独立地从床上转移到椅子上并返回。能独立地从轮椅到床,再从床回到轮椅,包括从床上坐起,刹住轮椅,抬起脚踏板。有严重的抑郁症,最适合患者的是观看或参加竞技比赛。构音障碍,应采取的康复治疗措施包括:感觉刺激、口运动语言肌肌力训练、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和舌的运动训练。经过对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避免健肢代偿。(77~79题共用题干)患者,男,42岁。搬重物后出现腰痛伴右下肢疼痛3天,咳嗽、喷嚏时加重,卧床后缓解。体检:L3-5棘突及其右侧压痛,右侧直腿抬高试验40°(+),右小腿外侧痛觉减退,双侧膝腱及跟腱反射正常对称,弯腰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示L4-5椎间隙略窄。77.考虑的诊断是A.急性腰扭伤B.腰肌筋膜炎C.腰椎间盘突出症D.腰肌劳损E.肥大性脊柱炎78.为明确诊断,最适宜的辅助检查是ACTB.神经传导速度检查C.肌电图检查D.血流图检查E.超声检查79.目前不宜选择A.腰椎牵引B.超短波治疗C.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D.腰背肌抗阻肌力训练
E.电脑中频治疗
CAD患者搬重物后出现腰痛及右下肢疼痛,棘突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腱反射正常引出,X线片示椎间隙变窄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分辨率相对为高的CT图像,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形象,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棵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并可以三维技术重建椎管与根管的立体形态。腰背肌抗阻肌力训练可使腰痛加重,且增加腰椎负荷,加重突出倾向,还使局部血液灌注减少而不利于损伤的修复和神经根水肿的消除
(80~82题共用题干)患者,男,16岁。1个月前右肘前方刀刺伤,经清创缝合,创口愈合,但右手逐渐呈猿手畸形,不能握笔写字。80.其病变为以下哪一项A.尺神经损伤B.正中神经损伤C.屈拇屈指肌断裂D.屈拇屈指肌粘连E.右手诸关节失用性强直81.查体时可发现A.尺侧一指半皮肤感觉消失B.拇指对掌功能障碍C.手指夹纸试验阳性D.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被动屈曲障碍E.1~5指主动屈曲障碍82.该采取哪一项治疗措施A.手术探查修补B.局部物理治疗C.电刺激治疗D.激光治疗
E.药物治疗
BBA正中神经损伤时大鱼际肌出现萎缩后手掌平坦,拇指紧靠食指而状如猿手。常见症状:拇指和食指不能对掌成完好的“0”形,写字或拿小物品困难;神经干断裂,不能伸展拇指,开放性损伤前臂有旋前畸形。正中神经损伤应采用手术探查修补。
(83~85题共用题干)为一位偏瘫患者选用轮椅83.轮椅座位的长度是座垫的前缘离胭窝A.2.5cmB3.5cmC4.5cmD.5.5cmE.6.5cm84.轮椅的座位高度应为,患者坐在轮椅中双下肢放于脚踏板上时,足跟(或鞋跟)至胭窝的距离再加A.2cmB.3cmC.4cmD.5cmE.6cm85.脚踏板的板面离地面最少应有A.2cmB.3cm44右C4cmD5cm
E6cm
ECD患者坐上轮椅后,坐垫的前缘离胭窝6.5cm,即为轮椅座位的长度。轮椅的座位高度应为,患者坐在轮椅中双下肢放于脚踏板上时,足跟(或鞋跟)至胭窝的距离再加4cm。脚踏板的板面离地面最少应有5cm。
(86~88题共用题干)患者从高坡上跌落,四肢不能活动,检查手骨间肌、蚓状肌无力,肱三头肌腱反射消失,双下肢瘫痪,肢体运动和温痛觉丧失,但本体感觉仍存在86.初步诊断是A.上颈髓损伤B.中颈髓损伤C.下颈髓损伤D.胸髓损伤E.腰髓损伤87.为何种综合征A.中央索综合征B.前索综合征C.后索综合征D.脊髓半截征E.马尾综合征88.为明确诊断,选择最佳的辅助检查是A.X线B.B超CMRID.血管造影
E.肌电图
CBC肱三头肌腱反射消失,手骨间肌、蚓状肌无力表明损伤在C2~C6水平,故为下颈髓损伤。前索综合征:脊髓前部损伤,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痛温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表现为四肢瘫,下肢重于上肢。前索综合征选择最佳的辅助检查是MRI
(89~90题共用题干)患者,女,46岁。双膝稍感无力,需手杖帮助下上下楼梯,能自己进出厕所。89.该患者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上下楼梯项评分为多少A.20分B.15分45左C.10分D.5分E.0分90.该患者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进出厕所项评分为多少A.20分B.15分C.10分D.5分
E.0分
CC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用厕:0分=依赖他人;5分=需要部分帮助;10=自理。上下楼梯:0分=不能;5分=需要帮助(体力或语言);10分=自理(可用手杖等辅助器)。
三、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在考题前列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次、多次或不被选择。91~93题共用备选答案A.中红斑量B.弱红斑量或红斑量C.红斑量D.弱红斑量E.中红斑量或红斑量91.类风湿脊柱炎紫外线治疗采用92.宫颈炎紫外线治疗采用93.盆腔炎紫外线治疗采用BCC类风湿脊柱炎紫外线治疗采用弱红斑量或红斑量;宫颈炎紫外线治疗采用红斑量;盆腔炎紫外线治疗采用红斑量(94~97题共用备选答案)A物品失认B颜色失认C声音辨认障碍D.Gerstmann综合征E.实体感觉缺失94.听觉失认的临床表现为95.视觉失认症的临床表现为96.体像障碍临床表现为
97.触觉失认症临床表现为
.CADE听觉失认的临床表现:失音乐症、声音辨认障碍;视觉失认症的临床表现:视觉空间失认、物品失认、面孔失认、颜色失认;体像障碍临床表现:自体部位失认、Gerstmann综合征、疾病失认和单侧忽略;触觉失认症主要为实体感觉缺失,患者触觉、温度觉、本体感觉等基本感觉存在,但闭目后不能凭触觉辨别物品。
(98~题共用备选答案)A.20分B.15分C.10分D.5分E.0分98.小便偶尔有失禁,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小便控制项评分为99.患者可自己拿勺子进食,但需要别人把餐具及食物准备好,进食时间较长,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分为.穿脱衣服时自己可完成一半,另一半需要,别人帮助,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分为DDD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小便控制10分:能控制小便;5分:偶尔有尿失禁;0分:尿失禁。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进食评估10分:在正常时间内独立完成,食物放在盘子里或桌上患者能拿到的地方;5分:需要较多帮助或需要较多时间才能完成进餐。穿衣评估10分:独立穿脱所有衣服、系鞋带,戴支具或腰围时,能自己穿脱5分:需要帮助,但自己能完成一半。
免责声明:本文相关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商城查看康复专业书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