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对于室外运动的观点是:
1春天,广步于庭,户外运动。
2夏天,无厌于日,适当户外。
3秋天,无外其志,收敛神气。
4冬天,勿扰乎阳,减少户外。
天气太冷时,如果户外跑步,不符合中医天人合一观点。有些身体虚弱的人冷天户外跑步,呼吸不畅,冷气入肺,甚至灌入胃中,会腹痛腹泻。出汗过多,户外时间久,天气太冷,还可能受寒感冒。
寒冷地方的人,根据生活经验,发明了“猫冬”一词。
整理笔记,找到十年前的一个方子,是无忧给丫丫开的,当时孩子孩子一感冒发高烧,气管炎,机会来了,大椎穴刺血拔罐,先降温再说,然后就去药店转三包中药熬煮,连哄带骗喝进去,这感冒就好了。当时方子如下金银花15克,炙麻黄5克,鱼腥草15克,连翘6克,白果6克,甘草6克。亲们勿效仿,一定找中医辨证施治,人家水平比无忧高明的多。
朋友我去一家养生馆,说我体内毒大,要灌肠排毒,吃保健品排毒。无忧:你又不是蝎子蜈蚣,哪来那么多毒?
脾虚的人十个有八九个喜欢老躺着,久卧伤气又损脾,恶性循环。
脾虚的患者吃完饭一定要慢走一会儿再休息,千万不要吃了就一躺。
饭后百步走的健身功效是千真万确的,尤其是对于脾虚患者,比吃药效果好。放下筷子就走,慢走几百步。
以动养脾,比吃什么药都好使。运动疗法为现在一般中医师所忽视
急救人工呼吸必须做吗?
最新的指南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亲们救人时候不用担心有传染病了。
家有冠心病老人,一定不要用冷水洗衣服洗菜洗碗。用温水或者给老人买手套。十指连心啊!
朋友慢性鼻炎多年,闻不到香臭,手术过,中药西药吃过太多了,万能的无忧老师咋办?无忧:哈哈,别这么说,刺血拔罐印堂穴,迎香穴,委中穴。鹅不食草,辛yi,白芷,霍香,各20克。冰片,薄荷脑,各5克。打粉,取出一部分放在口罩中间层。每天路上戴。
丫奶奶:赶紧过来,我拉肚子好几次了,没劲做饭,难受啊!无忧:简单!这还叫病? (1)从饮食上调理。大肚子的“酒仙”首先要戒酒,酒是湿热体质的推手。酒是粮食和酒曲酿制的一种液体饮料,本身是湿的,发酵后产生热,所以酒是湿热互酿而来的,具有水火两重性,长期饮酒或过量饮酒,就会导致湿热体质。
调理湿热,饮食要以清淡为原则,可多食赤小豆、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丝瓜、葫芦、冬瓜、藕、荸荠等甘寒、甘平食物,这些有除湿清热的作用。少吃羊肉、狗肉、鳝鱼、韭菜、生姜、芫荽、辣椒、饴糖、胡椒、花椒、蜂蜜等甘酸滋腻之物,以及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类食物,少吃涮火锅。去年,无忧用马齿苋成功调理了很多湿热体质伴有临床症状的朋友。
(2)从心性上调理。湿热体质的人性情急躁,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发火,发怒。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理自己的心性,克制过激的情绪。
(3)从运动上调理。湿热体质的人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候锻炼。
据古代中医书籍记载,医学上有个“闻鸡起舞”的药方,它是这样来的:明朝有个自学成才的著名神医,名叫李中梓,一天,他遇到一个叫顾以贞的患者。顾以贞是个很有造诣的文人,平时最爱喝酒,又不爱运动,时间一长,出现了不少问题:口臭、便秘、头晕等,谁都看不好,最后把李中梓请来了。神医一摸脉,说,手如绵,一生不动刀和镰,您光吃喝不运动啊,我给您开个处方吧,就是“闻鸡起舞”,你能做到吗?顾以贞咬咬牙说,我坚持做到。李中梓又开了几服平常之药,半月后,顾先生就慢慢恢复了健康。从此,“闻鸡起舞”这个药方就流传下来了。
(4)从生活起居方面调理。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善居住条件,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之地,居住环境要敞亮,干燥,通风。平时不要熬夜,也不要过于劳累,一旦把自身阳气伤了,就无力驱逐湿热了。
(5)实施中医特色疗法来调理。去湿热的药物,一般来说都是偏寒凉不太平和,不能久吃。症状轻微时,通过以上生活方式的调理就会有所好转;如果症状严重、调理效果不好,则适宜中医辨证施治。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热重以清热为主。一般情况下,湿重者可以选用六一散、三妙丸、平胃散等调理;热重者可以选葛根芩连丸等药物治疗。严重的湿重于热的,参考三仁汤。临床上,很多人脾胃不好,又不想喝中药,我就让患者按三仁汤的方子抓药,把药材熬煮后泡脚,患者反映效果不错,药物不经过脾胃吸收,不伤脾胃。三仁汤组成:杏仁9克、白寇仁9克、薏苡仁18克、厚朴9克、通草6克、滑石18克、清半夏12克、竹叶6克。一服药大约20元,可以用两天。
有一种疾病叫湿热泄,其症状是:腹泻如水注,肛门灼热,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时有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疲劳不爱动,有时可出现发热,口渴,小便黄少,舌苔黄腻。它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走大肠而发。治法应为清热利湿,常用的中成药有加味香连丸。
湿热虽然有热,但在饮食和治疗上,都不可以用太多的寒凉食物和药物,如果伤了肾阳脾阳,治疗起来就更难了。因为湿热最根本的原因是脾肾阳气的不足,不能有效地驱逐身体的湿气,是湿邪遇到吃得多体内热量大的人,体内开始燥化,出现湿热并存。
最后再说一下,白酒看起来像水,有水的湿性,但它遇到火能燃烧,又有火的热性,所以酒有水火两重性。长期大量饮白酒,就会导致湿热体质。临床上无忧见过很多职场上的成功男士,他们嗜酒,伴有严重湿热情况。如果您是湿热体质,如果您喝酒不注意节制,那么我这课您就白读了。
再读小林院士的文章,他亲临现场,四诊辨证准确,结合五运六气分析,无忧分析这次的病毒性肺炎与湿浊有密切相关性。最近一个多月以来,石家庄人感冒发烧,舌苔白厚或黄厚的病人甚多,说明天地之间湿气甚重,人人都会受其影响。况且年己亥年大运为土运不及,脾虚则运化无力,容易造成湿浊内滞。不管是否感染冠状病毒,建议多健脾化湿,并尽量减少输液,以免增湿,无益于健康。健脾去湿远离流感,如何做饭?如何识别?如何预防?如何治疗?无忧都整理好文章,发给大家。
湿遇到寒的体质=艾灸?生姜?多晒太阳?不吃瓜果牛奶酸奶。
湿遇到热的体质=运动?不喝酒?炖白萝卜
体瘦?冬春季节流感初期的高烧食疗=三豆饮。
体胖?流感初期高烧食疗=中药店里的干乌梅和白糖或冰糖煮水,一次性热服,然后稍微睡一会,即可汗出烧退而病愈。
辅助治疗哈!
朋友刚生孩子2周,出血多,家人给买了桂圆,大枣,,能不能吃?无忧:可以的,坐月子时期是女子最脆弱的时候,很多妇科病都跟保养不当有关系。把桂圆红枣煮成汤喝,加银耳更好。
朋友男孩,六岁半,瘦,面色黄,嘴唇干,不爱吃饭。经常便秘,怎么办?无忧:这是典型的脾阴虚,远离辛辣食物和零食,好好吃饭。推荐一个四仁竹笋粥。松子仁,10克。甜杏仁6克。核桃仁12克,花生仁8克,新鲜竹笋15克。大米2两。熬粥给孩子喝。
再有一粥交替健脾,白扁豆,百合,鲜怀山药,白糖,大米。无忧起名叫三白健脾粥。
中医治“人”,其实就是治疗“不正常的内环境”,改变适合疾病生长的“内环境”。正常的内环境,是阴阳和谐风和日丽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的状态,身体处在这种状态下,不会有疾病发生,故曰“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仝小林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非典为例,各地主症不同。广东的病人出现的主要症状是上呼吸道不适;北京的病人主要是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痛,高烧等,认为是太阳病;香港病人则以腹泻为主——这说明“因地制宜”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疫情,但各地症状不同,辨证用方用药亦当有所区别。
朋友,女,31岁,咨询最近一周便秘,还有后背凉凉的,能喝四仁润肠粥吗?无忧:你确定怀孕没有,再说调理。朋友不理解,例假最近该来了。昨晚告诉无忧,试纸显示是怀孕了。
无忧:这都是经验,如果傻傻的用药可就出事了。那为什么大便干燥、后背发凉啊?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嘛。这女子在生育年龄,一定不要大意,当子宫孕育胎儿的时候,人体就调动了全身的阴精和阳气,来营养这个胎儿,所以阴精和阳气的这种输布,一时就表现了失调,后背是反映阳气盛衰最敏感的部位,所以好多早孕的人,特别平时阳气不足的病人,她都有一段时间后背发凉,这就提示怀孕了。
为什么大便干燥啊?因为阴精去濡养胎儿去了,不能濡润大肠了,所以她有一段时间会大便干燥。所以大便干燥,后背发凉,有的还有头晕头疼,这是早孕,甚至是早早孕,脉象还没有找到的时候,就有这个表现,就有这个症状。
小儿风热感冒,流感,汗出热不退参考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同时有口干,小便黄,便秘。大人用量需要加大量。
小儿流感高烧,伴随抽搐。同时嗓子疼,便秘,咳嗽,痰多,小便黄,口渴。参考小儿清热宁颗粒,这是小儿版清开灵,寒凉之药,不可久用。
葛根汤颗粒,在风寒感冒发烧中,配合感冒清热颗粒。恶寒大于发烧,流清鼻涕,咽痒,稀白痰,没有汗,头疼,后背,脖子疼。情况下适合。无忧不才仅供参考。使用需要找专业中医辨证施治
发烧时食疗,发烧加尿少加尿黄等于乌梅白糖汤。轻按脉洪大,重按脉空。
发烧加低烧加嗓子疼加口干,加小便清长,尿少等于乌梅三豆饮。轻按脉虚弱,深按空。
今天一天近百名咨询的,感冒,发烧,呕吐,腹泻,嗓子疼,头疼………无忧不能一一答复,教给你们做自己的医生。
刚接朋友电话,买了中药预防流感,结果又吐又拉,怎么办?无忧:你湿寒体质,中药里有清热寒凉的药物。预防错啦!
上天有时候不公平,有的人先天底子好,熬夜,吃喝,就是禁得起折腾,有的人就体弱多病,这是爹妈给的元气足也就是先天之本足。但是老天又是公平的,后天的健康饮食起居生活方式和心态又能弥补先天的不足。所以我们看一个人到中年的身体状况,基本上是他自己生活习惯造成的。
先天之本足的人,出生时元气满满一大缸。这是爹妈身体好,但是到了中年你缸里还剩多少水?这就是后天因素了。
先天之本足的人就一定能长寿?无忧:非也!是无忧瞎得得吧?咱听听道家《道德经》里咋分析这个问题“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无忧翻译如下:精力,元气,老本都不可以过度用尽,极则必反就是这道理。身体过分强壮了就会走向反面,过分持强好胜,不知道爱护体力和精力,吃早会透支身体,结果就出现问题。
比如体育运动员,多强大的先天底子,退役后都是一身伤痛,一身病啊。
干不了大事,就做点小事吧,给亲们答疑解惑。朋友男,36岁,高管,过年这段时间失眠了,咋回事?无忧:天天喝酒吃肉?口臭口干口苦?肚子胀?嘴里黏?朋友:都算对啦!无忧:吃喝太多,热量大,又不运动。湿和热在中焦,导致脾胃生降功能失常啦,心神受扰,可不就失眠了。咋办?别大吃大喝了,炖白萝卜吃吧。朋友:无忧老师,过年不让出门,再不让喝酒吃肉,光啃白萝卜,还咋活?不听你这江湖郎中了,我接着喝酒吃肉
一早醒来,满屏抢双黄连,这个药苦寒,你认清自己的体质吗?双黄连并不是一个传统的中成药,它最初只是一个民间验方,由金银花、连翘、黄芩这三味药组成。嗓子疼,黄痰,咳嗽,等热症适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在中成药口服制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双黄连合剂(口服液、颗粒、胶囊、片)在年排名第二,年排名第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呢?
就是因为一派苦寒,伤了阳气,遏了气机。
阳气不足,谈何抗病?
气机不利,新病又生!
中医精华在辨证,不要盲目。
人们很难识别自己病情的寒热,那就问自己?
假寒的人,外寒加内热,虽大寒却不喜欢喝热的汤汤水水。
真寒的人,喜欢喝热的,喝热的就舒服。讨厌喝凉的汤汤水水。
假热的人,外热而内寒。虽高烧却是讨厌喝凉的汤汤水水。
郝万山老师有个经典医案,患者高烧好多天,中药西药都不管用,郝老师就观察这患者有一个细节,聪暖壶里倒出水来就喝,非常烫,患者就喜欢这烫的水。从这细节,判断虽然高热,但是寒症,用热药(真武汤)一剂退烧。
一下午,五千多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毒肆虐下辨证预防》,敏感时期,有想看的私信发给你们了解一下吧。
一发烧就慌了,冠状病毒
不一定,还是感冒的多见。
浑身无力加酸疼加发烧多见于流感
咳嗽,吐痰,发烧多见于风寒或者风热感冒
呕吐加腹泻加发烧加咳嗽要多加小心,是不是冠状病毒肺炎?
越是非常时期,亲们越是要淡定,不着急生大气。生气耗损正气发火,发的是生命之火。在生活中,谁都有不顺心的时候,而在此时,生气无疑为发泄情绪的最好方式,但是你都不知道的是,长期生气其实对于人体来说,容易出现肝气郁结,肝脏得不到充足血液的滋养,严重的话会对肝细胞带来损伤。中医认为肝郁会导致肝脏的疏泄气机、藏血、荣养筋脉的功能下降,使情绪不能正常宣泄,筋脉不能得到滋养,引起神经、心血管、运动系统的各种症状,导致正气耗损。生气着急就发火,内有虚火啊,再遇到外寒,再遇到冠状病毒,可就没处躲藏了。
风寒感冒发烧不会太高,怕冷,口不渴。中药多用感冒软胶囊,柴葛解肌颗粒。必要时配合刺血和西药退烧。
风热咳嗽吐浓痰,黄痰,或者干咳,口渴,症状重的用麻杏止咳糖浆加急支糖浆,一天三次。能找到人给后背肺俞穴,大椎穴,刺血拔罐就更好了。不会刺血拔罐,用勺子刮痧也可以。食疗用煮白萝卜水,或者生薏米炖冬瓜煮水喝。
最近网络上又出现一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医生自己在家吃药加狂喝鸡汤,治好了。大家是不是又抢购母鸡?不能再出笑话了。——从中医来分析,可能这位医生的体质可能湿寒,阳虚。鸡汤性温有动风之性,正好对证。如果您体质偏于阴虚,或有风热,本身口干,便秘,那你们可别喝鸡汤。正确的方法是清淡饮食,最好以粥为主,这样有助于调和脾胃,恢复脾运,从而使气血化生充足。中医精华在辨证,食疗也一样,辨证食疗。所以就得学中医,学辨证。
朋友女孩,九岁,38.1℃,用了退烧药,家里还有父亲用剩下清开灵,孩子能用吗?无忧:不用,这个体温,孩子精神也很好,没必要用这么寒凉的药物,会伤脾胃。清开灵和安宫牛黄丸是一药两方。由胆酸、猪去氧胆酸、珍珠母、水牛角、栀子、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8味药组成,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等。与安宫牛黄丸相比,清开灵去除了麝香等贵细药材,代之以常用中药材及提取物,如以水牛角替代犀角、胆酸替代牛黄、珍珠母代替珍珠等,去除了朱砂、雄黄等毒性成分。
(转发)武汉抗疫方(供职业中医师处方参考)
生麻黄6g,生石膏15g,杏仁9g,羌活15g,葶苈子15g,贯众15g、地龙15g、徐长卿15g,藿香15g,佩兰9g,苍术15g,云苓45g,生白术30g,焦三仙各9g,厚朴15g,焦槟榔9g,煨草果9g,生姜15g。
治法:宣肺透邪,解毒通络,避秽化浊,健脾除湿。
加减法:
①恶寒发热、背痛、体痛者,加桂枝9~30g;恶寒重、无汗、体温39度以上,重用麻黄9~15g,加芦根30~g,生石膏30~90g,知母15~30g;往来寒热加柴胡15~30g,黄芩15~30g;乏力明显加黄芪15~30g、人参6~9g(若无人参,党参9~30g)。
②咽痛加桔梗9g,连翘15g;干咳重加百部15~30g,蝉蜕9g,藏青果9g,苏子9g;喘憋加炙紫苑15~30g,炙冬花15~30g,炙杷叶15~30g,葶苈子加至30g;咳血加仙鹤草30g,紫草15g,三七粉3g(冲服)。
③痰多色黄或咳痰不畅,加瓜蒌仁30g,黄芩15g,鱼腥草30g,连翘30g,板蓝根30g。
④纳呆重,加莱菔子9~15g,陈皮15g;呕恶重,加半夏9~15g,黄连3g,苏叶9g,生姜加至30g。
⑤腹泻,加黄连6~9g,生姜加至30g,重用云苓至60~90g。
⑥便秘,加枳实10~15g,生大黄6~15g。
⑦舌红或干,加莲子心6g,麦冬30~90g。
⑧舌绛红加生地30g,赤芍15~30g。
⑨四肢逆冷、汗多、气促,或神昏,舌淡暗或紫暗,脉细数,加人参9~15g,淡附片9~30g,山萸肉30~90g,干姜15~30g,桃仁9~15g,三七3~9g。
服法:日1剂,水煎服,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
1.此方为仝小林院士与湖北省、武汉市专家讨论后拟定的新冠肺炎病人疑似者推荐的通用方。适用于临床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者。应用时要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和当地气候、物候条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此方仅供职业中医师参考。应用时必须由具有中药处方资质的执业医师对症后处方,在职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处方,医生对处方病人一定要登记并随访。
2.老年体弱多病,乏力明显患者应及早加用温阳补气之药。高龄或有心脏病者,注意麻黄用量或不用。
3.重症患者,传变迅速,需根据病情及辨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方歌:
新冠疑似麻杏羌,
石葶长卿龙藿香。
苍白三仙苓姜佩,
厚朴草果贯槟榔。
二〇二〇年二月一日
最近几天,咨询的朋友中,失眠,心烦,浑身无力,出汗的朋友比较多,详细沟通一下,都不是病,跟紧张情绪有关,怕传染自己和家人。越是非常时期,要放松心态,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咱不做宰相,心量得大点。
湿寒体质用霍香正气水泡脚,扶正祛邪护正气。湿热体质的乌梅三豆饮,滋阴清热护脾胃。无忧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哈!
朋友我家小孩五岁半,每天早晨起来就打喷嚏,流清鼻涕,过一会,早饭后就好了。去医院看过,不是感冒,也不是过敏性鼻炎,就说没事,咋办?无忧:你家孩子脾胃弱啊,注意饮食,别吃凉的。同时早晨起床前用热水袋热敷后脖子和大椎穴部位。再搓鼻子两边的迎香穴,经过印堂穴到发际。当天再起床就好了,需要坚持一段时间。
暑假开个小小神医培训班,教给孩子们用中医思维去生活,和学习。长大后以医道去行孝,以医道去慈爱,不会盲目无措,才能抵挡得了生活的不断添乱,将来维护好自己的小家。
比如教给孩子识别自己和家人体质,学会辨证寒热。学会简单的刮痧,拔罐,和一些常用穴位。比如简单常用中成药和食疗。还有简单的急救常识。亲们说可行不?
分享一下古人治病的经验:日服药量与日服药次数!温病学四大家之一的吴鞠通,他是清代很厉害的一位医生,善治温病,就是急性感染性疾病。他治温病很重视日服药量与单日给药次数。在此以他二个治温病很有效的药方银翘散和代赈普济散为例来说一下。对于银翘散,他指出“病重者约二时(4个小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6小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对于代赈普济散,他指出“如病极重者,昼夜服十二包,至轻者服四包。量病增减。”每包约20g药物细末。重症病例每2个小时服1包,昼夜服12包;极轻微的病例一昼夜服4包,每6小时服1包。这是一条值得重视的经验:夜晚也要服药;如果病情严重,服药间隔时间要短,服药次数要多。
今天讲抗病毒口服液。这个方子虽然用西医名字,病毒吗,但是千真万确是中药,基础方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名方——白虎汤。白虎汤的主要成分是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功能清气热、泻胃火。适用于高热、烦渴引饮、大汗出、脉洪大,及胃火引起的头痛、齿痛、牙龈出血等症。“使用本方应以大热,大汗,大烦躁,脉洪大四大证为主要依据,但临床不一定四大症俱全,凡无形热炽,即可使用”。[现代医学用本方治疗: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肠炎,牙龈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凡属气分热都有一定疗效。
名医叶天士的母亲病了,高热大汗,面赤口渴,脉象洪大,叶天士开了药方,可服后总不见效,他知道治疗母亲的病应该使用白虎汤,可总是担心母亲年岁已大,受不了这种攻伐力量强的方剂。薛雪闻得此事后,笑道:“老太太得的是这个病,本就该用白虎,药下对了,当然不会伤人,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叶天士闻言顿悟,便改用此方,果然很快就好了。于是,他亲自前往薛雪家中,拱手作揖,诚心请教,薛勇也十分感动,二人尽弃前嫌,从此成了至交密友,也是一段趣谈。
借着三甲传真的这篇稿子,给亲们分享一下中成药荆防败毒散。败毒散是宋代大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名方,由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组成,主治外感风寒湿所致的表证。荆防败毒散出于《摄生众妙方》,是败毒散去人参、薄荷、生姜加荆芥、防风而成,主治本方适用于小儿、病后、产后、年老、体弱等外感风寒湿邪者。现代主要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
这个小栏目是无忧把古中医里的经典方子,结合药房里的中成药,把中医分享给亲们的一种学习方法。单纯中医学习很枯燥不好理解。尤其中医重在辨证,同样是感冒,辨证不对,可能越吃越重,所以很多人对中医药产生怀疑,甚至抵抗。目前形势,西医不懂辨证,只是对照说明书开中成药,不能正确辨证施治,导致中成药不能效如桴鼓。中医懂辨证施治,可是中成药价格低,利润低,老中医辛苦学习一辈子,一上午看十几个病人,开十几盒物美廉价实用的中成药,利润不够一天的饭钱。所以只有开汤药了。
老百姓更不懂中医辨证,只好看说明,嗯,都是治感冒的,吃吧。越吃可能越重。
在日本,咱们古中医里的很多经典方子都被做成了中成药,老百姓都学会了服用,方便,简单,疗效很好。所以,无忧死气白咧教大家学会简单辨证,学会识别体质,学会辨证中成药。
经常有朋友咨询,孩子感冒好了,不吃饭了,怎么办?无忧:健脾。捏脊健脾升阳。煮怀山药片30克,加鸡内金6克熬水喝。或者干怀山药片加莲子,白扁豆,熬水喝。
傍晚给老妈打干嘛呢?老妈:忙啊!上午,下午,晚上,六个小时念经,希望武汉肺炎患者早日康复!疫情早日结束!
无忧:嗯,功德无量!俺看书也,不打扰您老念经啦!
感恩亲们的信任,朋友们普通感冒发烧,在这个非常时候都特别恐惧,不敢出门。无忧:拿起勺子,梳子,教给你们自己刮痧!今晚三位朋友刮痧前后体温
38.3----37.3
38.1----36.9
37.8----36.6
这天,别吃太多水果。朋友:女儿十岁,刚才吐了,肚子不舒服。无忧:吃水果多?朋友:下午吃了两斤草莓。无忧:藿香正气水吧。
还有朋友家孩子,一口气吃了半个西瓜。
还有朋友孩子,吃了两个冰箱里凉的大火腿肠。积食。
无忧:非常时期,注意饮食!
大疫当前,人人自危,恐惧,焦虑,上火,心烦,失眠,焦虑……怎么办?栀子豉汤,中医方剂名。
两位药:
栀子十四个(9克)、香豉四合(6克)。
先煮栀子,后纳豆豉,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清热除烦,宣发郁热之功效。
口腔溃疡,
五心烦热,焦虑失眠,栀子豉汤
心中烦乱,栀子豉汤
局部灼烧,栀子豉汤
胃脘嘈杂,食道炎症,栀子豉汤
尿道灼痛,栀子豉汤
头昏面赤,栀子豉汤
鼻衄鲜红,栀子豉汤
睑红赤痛,栀子豉汤
脸红燎面,栀子豉汤
鼻中生疮,栀子豉汤
诸窍炎症,栀子豉汤
局部郁火,栀子豉汤
火郁发之,栀子豉汤
有一天郝万山老师给宋孝志老师抄方,来了一个过敏性哮喘的病人。他的哮喘每年五一节开始发作,国庆节结束就好。冬天不发作,夏天发作。五一到十一这段急性发作期,就用一些西医西药来控制。也用中药,也可以控制急性发作,但始终不能除根。所以这样反复发作大概有两三年的历史。
宋老问:“这个病怎么得的?”
原来这小伙子是通县农民,三年前五一劳动节游行的时候。一大早,从通县步行到天安门广场。大概头天晚上十一点就开始集合,零点就开始走,走到天安门广场的时候,他又热又累又渴。那时候五一节北京是很热的。一到大游行的时候,长安街两侧和天安门广场就临时装许多自来水管子。这年轻人又热又累又渴,就咕咚咕咚地喝了很多自来水管里的凉水,还吃了自带的凉油饼。结果,游行没有结束他就开始喘了。从那以后,每年五一节开始喘,喘到国庆节为止。
宋老问完病情之后,看了舌象和脉象,给他开了个方,三个药:栀子15克,焦山栀15克,淡豆豉15克。病人拿到这个方子之后说:“大夫,医院看了两三年病了,从来没有大夫给我开这么少的药,这行吗?我可喘得很厉害。”我们宋老说话从来不过头,说:“你去试试吧,你去试试吧。”开了七付。病人去了。我却心生疑惑:“宋老,栀子豆豉汤在《伤寒论》里是治疗热扰胸膈证的,它是治疗心烦的,这两个药它不治喘。”宋老未置可否。
一周后,病人来了:“大夫,吃了您这个药呢,喘还是喘,但是,我觉着心里痛快了。”他之前没说心烦,只说胸闷憋气。“我觉得心里痛快一点了,好像憋气程度比较轻了,而且喘的程度也轻了,过去我每次喘都要喷药,现在可以不喷,忍一会儿就过去了。”
连吃两周后这个病人不再来了。到底效果怎么样,我也不清楚。大概又隔了两年左右,医院走廊里碰见了这个人,我对他印象深刻,因为用三个药来治喘让我觉得好奇。“你不是那年喘的那个人吗,你的喘怎么样了?”“我的喘好了。”我说:“谁给你治好的?”“就是那个宋老师,就那七包茶叶。我后来没再找你们看,觉着吃这个药很好,就没再进城,在我们当地抄方,就是这个方子,我前前后后吃了两个半月,从此就不再喘了。你看今年又过了一个夏天,我还是没有喘。”
我得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宋老,“宋老,记得咱们俩两年前看的那个哮喘病人吗?若是我,绝对用许多宣肺平喘的药,您用栀子豆豉汤治好了哮喘,怎么就用一个栀子和豆豉来清宣胸中的郁热呀?”
宋老说:“栀子豆豉汤确实没有治喘的记载,可是,栀子豆豉汤治疗什么呢?它是治疗郁热留扰胸膈的。郁热留扰胸膈如果可以热扰心神产生心烦,那么郁热扰肺就可以生成喘,对吧?那个病人是怎么造成这个病?他原来不喘,可走得又热又累又渴的时候喝了大量的凉水,吃了大量的冷食,就把热郁在胸膈了,不过他表现不是烦而是喘。我们要想清除胸膈中的郁热,宣泄只能用栀子豆豉汤。”你看,这就是抓病因用方。这些思路从哪来的?从《伤寒论》啊!
炒芝麻,切葱花,和面,今晚无忧做葱花芝麻饼。丫奶奶:学啥像啥,厨艺越来越高等你退休了,开个小饭店,生意准红火。
无忧:好主意!等退休了无忧就开饭馆吧!
第一位客人一进来,高高瘦瘦的小伙子,无忧先摸脉,嗯,这位小伙子,阴虚火旺,来一盆小米百合粥,黄瓜炒鸡蛋,红烧猪肉,滋阴润燥。
又来一位大肚子翩翩的油腻中年客人,无忧一把脉,痰湿体质,偏热,三高。木耳炒洋葱,蒜末素炒红薯叶,玉米面山楂粥,降血脂,软化血管。
第三位,婀娜多姿一少女,一摸脉,哎吆,谁家的林妹妹?肝郁啊!口苦口干吧姑娘?来一杯冰糖薄荷茶。林妹妹激动啊,这做饭大妈会算卦,是口苦口干……
第四位……
欢迎大家来我家饭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