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药源性泌尿系统结石(上)
说到结石,很多人就会想到肾结石。肾脏作为人体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之一,确实是很多人意识中“最容易”形成结石的地方。其实,肾结石属于泌尿系统结石的一种,结石可见于肾脏、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肾脏与输尿管结石最为常见。在临床上,症状表现因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除了一些病理性原因外,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药物导致的泌尿系统结石。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药物引发的肾结石占肾结石总发生率的1%-2%,而其他部位的药源性结石文献报道比较少见,因此药源性泌尿系统结石往往被忽视。
致病机制我们知道,泌尿系统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重要系统,药物在体内经过肝脏的解毒,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由肾脏通过过滤的作用排入膀胱,最终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目前专家和学者公认,结石的形成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其中,尿液中致使结石形成的物质浓度过高,也就是尿液太浓,是形成结石过程中最重要的驱动力。
药物导致的泌尿系统结石通常由以下两种因素引起,一是药物增加体内某些成石物质的排泄率;二是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直接在尿路中沉淀。当然,并不是所有药物都可能引起结石的产生,容易引起结石的药物大多数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药物的日剂量高;需要长期用药;药物或代谢物大量经尿排泄;溶解度低;合并用药导致药物特性发生改变等。
每个人发生药源性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并不相同,主要与泌尿系统结石病史有关,有尿路结石家族史的患者比一般人群的尿路结石发病率高2.5倍。另外,还有食物的因素,如摄入过多的高钙、高镁、动物蛋白、草酸、蔗糖、维生素C食品,饮水少等等。其他还包括一些生理性风险因素,包括尿路梗阻、尿路感染、尿量减少、尿液浓缩、异常高或低的pH等。
临床表现泌尿系统结石通常以疼痛、血尿、排石、排尿困难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程度与结石的部位、大小、活动与否及有无损伤、感染、梗阻有关。由药物导致的泌尿系统结石临床表现与其他因素导致的结石并没有什么特异性,较轻微的结石并没有什么症状。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泌尿系统结石的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对药物导致结石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下周,我们将继续为大家介绍具体哪些药物会导致泌尿系统结石以及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欢迎大家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