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师生聚集的场所,
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
传染源从各处进入学校。
每天学生集中在教室生活、学习,
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因此,校园里一旦发生传染病,
如果发现和处理不及时,
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秋冬季节传染病容易发生流行的原因
1.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人体内部系统却还来不及调整适应,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2.公共场所空气不流通,人员聚集有助于病原菌的相互传播,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疾病。
3.秋冬季节蔬菜、水果品种较少,容易缺乏营养。
4.秋冬季节人体呼吸道粘膜屏障作用下降。气候干燥,人体易缺水,呼吸道粘膜失去滋润,粘膜细胞脱落,屏障作用下降,导致呼吸道传染病多发。
学校常见传染病
诺如病毒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属杯状病毒,又名诺沃克病毒,源于年在美国俄亥俄州诺沃克的一所学校引起的一次胃肠炎暴发,之后被改名为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急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后引起胃肠道炎症,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部痉挛等胃肠炎症状,以及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疼痛等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因腹泻脱水致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可在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等地集中暴发。
传播途径有哪些?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病人发病前至康复后2周,均可在粪便中检到诺如病毒,但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感染:
1.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3.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可引起急性肠胃炎,平均潜伏期为12-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脱水主要表现为少尿、口干、咽干、站立时感头晕目眩,在儿童中可表现为啼哭无泪或少泪、异常瞌睡或烦躁。
一些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他们会说自己是“食物中毒”或“胃肠型感冒”。事实上,任何食物未经过煮熟或处理都有可能被诺如病毒污染。
诺如病毒与食物中毒的区别?
温馨提醒
1.家长们要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认真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2.由于诺如病毒的传播力强,故患者家庭环境应加强消毒,避免传染给家人。
3.孩子患病后不要过于担心,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一般病情轻微,无后遗症,您需要做的是让孩子充分休息,清淡饮食,避免高油高脂和辛辣食物,可遵医嘱给孩子配制口服补液盐服用,如吐泻症状严重需就医治疗。
水痘
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皮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冬春两季发病较多。
2.水痘传染性强,任何年龄人群均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一次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再次得病者极少。
症状
水痘以发热、皮肤和黏膜出现全身性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多见于头部、脸部、胸部、四肢近端等部位。皮疹出现前24小时可呈现前驱症状,如低热、不适、厌食等。
传播途径
病人是水痘唯一的传染源,病人发病前1一2天至皮疹完全结痴为止均有传染性。一般有下述三种传播途径:
1.通过直接接触病人传播;
2.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3.通过接触被污染物品间接传播。
温馨提醒
1、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要进行清洗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同时还要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
2、室内开窗通风,房间尽可能让阳光照射。
3、根据患者发烧程度进行相应的物理或药物退热。注意多休息,多喝开水,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
4、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手的清洁,防止抓破面部的痘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引起化脓感染。
5、注意病情变化,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医院就医。
6、除此之外,家长朋友们要注意,患上水痘的儿童就不应该再上学,须从自发病至皮疹全部结痴(不少于发病后14天)医院开具的《复课证明》进行复课,以免把病毒传染给校内其他学生。
7、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接种水痘疫苗。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又称季节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征。
临床表现
流感的潜伏期大约1—2天,起病大多突然,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开始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度,同时伴有头疼,全身酸疼,乏力,咽痛,部分病人可有鼻塞,喷嚏,流涕,咽干,咽痒,有时可见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发热与上述症状一般于1—3天达高峰,3—4天后逐渐热退,症状减轻或逐渐消失,但乏力和咳嗽可能持续1—2周。常见的并发症有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细菌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心肌炎、腮腺炎、肾炎、出血性膀胱炎、脑膜炎等。
流感分型
临床上一般分4型:
单纯型,是最常见的一种,病人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40℃,伴随而来的有头昏、头痛、鼻塞等,一般经3~5天症状逐渐减轻,退热后全身软弱乏力,可持续1~2周。部分轻病人类似其它病毒性上感,1~2日即愈,易被忽视。
肺炎型,症状高烧不退,咳嗽严重,呼吸急促,吐黏痰或血痰,气急发绀,可伴发心力衰,病情可延长至3~4周,少数可导致死亡。
中枢神经型,高热不退,头痛、头昏,甚至昏迷,谵妄,血压下降,儿童可有抽搐。
肠胃型,全身有中毒症状,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感和感冒虽然病症相似,但致病原因和危害程度却截然不同。
感冒是由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较慢,发热不很高,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重,由鼻病毒引起的好发于春秋季节,主要为鼻部症状(鼻涕、鼻塞、喷嚏)及咽痛,有时伴发热、头痛、咳嗽等,程度轻,一般无须用药,1周内可缓解;腺病毒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幼儿,主要症状是发热、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及肺炎,常合并细菌感染,血白细胞可升高。
而引起流感的罪魁祸首则是流感病毒。特点是潜伏期短,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有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呼吸道症状较轻,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高死亡率。流感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如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最使人感到害怕的是它的传染性很强,它可以通过飞沫迅速传播甚至引起一个地区变成流感疫区。
怎样预防流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春季和冬季是其高发季节。猩红热患者会有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咽痛、发热、呕吐、恶心等症状。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传染源:患者和健康带菌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而传播细菌。
易感人群
10岁以下的儿童都是易感者,多发生在托幼及小学校集体生活的地方。
温馨提醒
一、及时就医:在猩红热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发现周围有猩红热病人的时候,家长要对孩子的身体变化情况多加注意,一旦发觉孩子有皮疹或者发热的症状,要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二、加强卫生:猩红热高发时期,如果发现有可疑者要要求其停课、就医并接受隔离治疗。对于患儿接触过的餐具要做煮沸消毒处理,使用过的桌椅、用具要用消毒。患儿居住的环境要经常开窗通风,患儿用过的手绢等贴身物品要用开水煮汤,达到消毒的目的。患儿在痊愈之后还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患儿的玩具和家里的家具都要消毒处理,对于一些不能擦洗的物品,要放在户外暴晒一到两个小时。
三、治疗、隔离患者:发现孩子患上猩红热要让孩子卧床休息,到院治疗或者在家里隔离治疗,患病之后就不要跟其他儿童接触了,与患儿有接触的人要戴口罩。
防范校园传染病小知识,你get了吗?
只要我们积极预防、正确对待,
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早诊断、早治疗,
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将传染病拒之门外,
希望孩子们在张外校园里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文稿/狄萍
编辑/杨宇飞
审稿/狄萍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