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只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跟年轻人没什么关系,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轻时积攒的骨量密切相关,年轻时多存些骨量就相当于我们多存些养老基金,将来更能源远流长。
年轻时最高骨量增加10%,可将骨质疏松发生时间延迟13年。为骨骼打下最好基础的时间是骨骼发育期,一个有利于骨骼健康成长的生活方式影响一生。
50岁后半数人因骨质疏松骨折打个喷嚏就骨折,够够手就骨折,抖抖腿就骨折……这些听起来像奇闻的案例在骨质疏松患者里并不罕见。这叫做非暴力骨折,常见于骨质疏松患者。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很多患者往往是在骨折发生后经过相关检查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
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就发生一例骨质疏松骨折,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以后遭遇一次骨质疏松骨折。
生活方式决定骨骼强度预防骨质疏松-预防骨折-预防再次骨折,这是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目标。
据调查发现,在青春期结束时,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的健康少年,脊柱中的骨量可相差两倍,形成差别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生活方式等。
研究证实,骨骼大小和强度的60~80%由遗传性因素决定,其余的20~40%由生活方式决定,后者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而优化。
青少年是骨骼生长最快的时期,也是打下骨质基础的关键时期。要增加身体的骨骼质量,青少年时期是关键,因此父母要注意骨骼发育。
年轻人的钙摄入量要递增如何让青少年的骨骼更强呢?首先钙、维生素D、蛋白和其他微量物质等营养要充足。
钙质是最基本的营养需求,80%的钙来源于乳制品,其他包括蔬菜、坚果、豆腐等,在很多情况下,钙的摄入量是不够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钙的摄入量要逐步增加,1~3岁每天mg,4~8岁每天mg,18岁开始每天mg。
健康骨骼远离5种生活习惯良好运动和营养摄入对于骨骼的成长作用是相辅相成。
经常运动的儿童和青少年骨质量显著增加,然而目前手机和电脑占据大量的课外时间,挤占了运动的时间,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建议5~17岁的青少年每天应积累至少60分钟的中度至高强度体力活动,可经常进行跑步、球赛、竞技体育和跳舞等锻炼。
纠正5个与骨骼生长有关的不良生活习惯,能使骨骼生长更理想。
规律作息时间
青少年打好骨量基础后,青壮年还要继续巩固,以避免不必要的骨丢失。
此外,特殊时刻也需要特别注意钙的补充。
比如女性妊娠和哺乳阶段需要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
疾病卧床期间需除了需要营养补给,也要重视合理的锻炼;
服用影响骨质的药物如激素和抑制胃酸的药物时要辅助骨干预药物等。
我有没有骨质疏松风险?很多骨质疏松的患者,只有在骨折之后才寻求骨质疏松专家的帮助。
但如果在骨折发生之前进行干预,将会事半功倍。那么,什么时候该寻求专家的帮助呢?
女性超过50岁,男性超过70岁;
年度体检发现骨量低下或者1年内骨量严重下降:比如最低骨密度下降大于或等于1.0;因其他疾病的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者:比如激素、胃酸抑制剂或其他可能影响骨量的药物;出现无明显腰痛,全身骨痛者。一份测试表判断骨折风险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制定的一分钟骨质疏松风险测试表(如下图),判断骨折风险大者。有一项选「是」,即需寻求专业帮助。
点击图片可放大
总之,早期寻求专业帮助,得到合理的治疗,给医生和自己留足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就能有效预防骨折的发生或再发生。
?超微粉碎,口味酸甜适中,口感好。
?避免长期高剂量补钙造成的便秘(尤其老年人)以及肾结石、膀胱结石、磷的缺乏反致骨软化。
?避免干扰其它微量元素铁、镁、锰、铜的吸收。
?避免人体对钙的代偿性肠净吸收率下降。
mg、mg、mg钙剂单次服用,小剂量吸收率明显高于大剂量。
mg钙剂每日分次服用,吸收总量明显增加
盖天力牡蛎碳酸钙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锌、锶元素含量较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