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育儿,最为头痛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的尿床问题。孩子尿床似乎很常见,但是如果5岁以上的孩子仍然常常尿床,父母就需要考虑孩子是否得了儿童遗尿症。
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显裤子的现象。婴幼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每日排尿约20次,随着年龄增长,膀胱容量增大,每日排尿次数会减少,但是为自主排尿。
一般来说,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如果每周两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就是得了遗尿症。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患病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
儿童遗尿症有哪些症状?
1、不能控制排尿:5岁以上的孩子仍不能自主排尿,而且每周超过2次,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
2、大脑发育迟缓:遗尿症患儿常常智力低于一般人,并伴有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出现。
3、不良心理反应:遗尿症患儿不愿和人交流,心理会自卑、内疚、焦虑,严重的会伴有性格内向、孤僻的倾向。
4、白天易疲劳:因为儿童尿床后睡眠环境受到影响,夜晚自然睡不好,白天活动易疲劳,学习无精神,状态欠佳,常常给人面黄的病态感觉。
5、不良习惯:遗尿症患儿多有睡觉姿势不佳、饮食上会挑食造成营养不良,并且在阴雨天气症状多会加重。
6、其他:遗尿症患儿常常对外界的刺激敏感,比如集中式的生活会让他们感到紧张而使病情加重,家长的打骂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
儿童遗尿症有哪些病因?
遗尿症的病因很多,一般不是单一因素,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种:
1、遗传因素:遗尿症通常在家族中是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遗尿症患者,孩子患病机率为3/4,若父母一方曾为遗尿症患者,孩子患病机率为1/2,因此父母自己应及时发现、治疗。
2、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随着年龄的增长,遗尿症患者的症状将有所改善,从而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3、睡眠过深:这类孩子常常在睡前玩得比较疲乏,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多在梦境中尿床。即使人为唤醒,也是迷迷糊糊,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困难。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尿床。
4、心理因素:悲伤、焦虑、恐惧、孤单、惊吓、紧张等负面情绪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尿床。有些孩子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精神过度紧张,睡前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使遗尿经久不愈。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便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5、疾病因素:蛲虫症、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病因可能导致尿床,但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6、没有受到良好的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抱孩子去厕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而久之容易出现夜间尿床。
儿童遗尿症有哪些危害?
若孩子得了遗尿症,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早治疗。其中,部分症状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消失,但有一部分孩子的症状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一方面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个矮、偏瘦或虚胖,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等异常心理,同时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智商比正常儿童低等。
儿童遗尿症如何治疗?
1、调整饮食:每天下午4点以后减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食物,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2、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饮食起居习惯,应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午睡,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睡前不宜过分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每天睡前排干净尿,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个澡,使其能舒适入睡,减少尿床的可能。及时更换尿湿的被褥衣裤,保持被褥干净、暖和,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否则更容易尿床。
3、心理护理:家长需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尿床后不可打骂、威胁、惩罚,否则会使孩子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从而加重症状。对待遗尿症的患儿,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
4、建立条件反射:父母可在孩子夜晚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将孩子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孩子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条件反射建立,孩子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鼓励孩子自己去厕所排尿,使他们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
5、膀胱功能锻炼:督促孩子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间隔的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孩子在排尿中间故意中断排尿,从1数到10,然后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6、药物治疗:若通过上述方法不能改善,可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为胆碱类药物,这类药物停药后可能复发,因此要逐步减量至停药。
7、物理疗法:可采用闹钟定时促醒、针灸、按摩、电针、器械效正等方法。
如果孩子得了遗尿症,家长需要高度重视、端正心态、及时治疗,不可埋怨、责骂、惩罚孩子,不可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务必帮助孩子树立治疗的信心,根据孩子和家庭情况采取科学正确的治疗措施,帮助使孩子早日纠正。
温馨提示在儿童身心疾病面前,我们已有证实有效的现代医学可以治疗。如果察觉到自己或孩子有上述症状,请一定向专业的儿科医师求助。您也可通过在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