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李xx,男,18岁。
主诉:突发上腹部疼痛3天。
现病史:3天前饮酒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疼,疼痛无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黄疽及黑便。后疼痛波及全腹,医院行上腹部CT提示:1.肝内低密度影,考虑肝囊肿;2.双肾多发低密度影,考虑多发囊肿;3.双肾局部略高密度囊肿可能;4.脾胃间隙软组织密度影。因未明确病因,未做进一步诊治。今腹痛未见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行彩超检查提示:腹腔可见多处不规则液性暗区,内透声可,其中膀胱直肠窝深约97mm。后以“腹痛原因待查”收住我科。发病后食欲差,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
体格检查
T:36.6℃P:92次/分R:19次/分Bp:/70mHg
神志清,精神可,自动体位,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两肺叩诊淸音,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部稍膨隆,全腹压痛,以中上腹尤甚,伴全腹反跳痛,腹肌稍紧张。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肾区无扣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2m1。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19.12×/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86.1↑%,C-反应蛋白CRP:9.7mg/L,血红蛋白:g/L,红细胞3.89×/L。彩超:腹腔可见多处不规则液性暗区,内透声可,其中膀胱直肠窝深约97mm。腹部CT:1.肝内低密度影,考虑肝囊肿;2.双肾多发低密度影,考虑多发囊肿;3.双肾局部略高密度囊肿可能;4.脾胃间隙软组织密度影。初步诊断:1.腹腔出血原因待查(肝破裂?脾破裂?);2.肝囊肿;3.肾囊肿。诊断依据:1.突发上腹部疼痛3天;2.腹部稍膨隆,全腹压痛,以中上腹尤甚,伴全腹反跳痛,腹肌稍紧张。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肾区无扣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3.彩超:腹腔可见多处不规则液性暗区,内透声可,其中膀胱直肠窝深约97mm;4.腹部CT提示:①肝内低密度影,考虑肝囊肿;②双肾多发低密度影,考虑多发囊肿;③双肾局部略高密度囊肿可能;④脾胃间隙软组织密度影。5.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2m1。诊疗计划:1.完善检查,急诊手术;2.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术中所见
腹腔镜探查见:腹腔大量积血,网膜红染、于胃大弯与脾脏之间可见网膜凸起,分开网膜可见一大小约15X12CM陈旧性凝血块。考虑腹腔镜下清理凝血块如遇再次出血止血困难,增加手术风险,遂中转开腹,取左侧肋缘下长约12cm切口进入腹腔。吸净腹腔积血,仔细清除脾胃间隙凝血块,于脾胃韧带下部近胃大弯处见浆膜层撕裂,未见活动性出血,于浆膜撕裂处似可见已闭合血管断端,给予结扎。仔细探查肝脏、脾脏及小肠系膜等处,未见活动出血,于脾胃韧带撕裂处留置引流管一根,依次关闭腹腔。
术后诊断:脾胃韧带撕裂出血并腹腔巨大血肿。
查阅文献资料
无外伤性脾胃韧带撕裂并巨大血肿实属罕见,查阅资料,找到四例因脾胃韧带撕裂致腹腔出血病例,其中三例为饮酒后剧烈呕吐所致,一例为晨起刷牙诱发剧烈呕吐所致。结合文献,追问患者病史:患者发病前饮酒约50ml,饮酒后无恶心、呕吐等症状,饮酒后三小时左右出现腹痛症状。既往患者几乎每次晨起刷牙均可诱发强烈恶心干呕,偶可呕吐出黄色“胆汁”。根据患者病史,结合文献资料,考虑该例患者与文献所及患者病情相仿,考虑为强烈呕吐致胃部剧烈收缩,牵拉致使脾胃韧带撕裂、出血可能。参考文献一
参考文献二
参考文献三
参考文献四
重新认识脾胃韧带
鉴于上述情况,详细翻阅了组织解剖学,重新认识脾胃韧带。
胃脾韧带是脾韧带之一,是腹膜的形成物。此韧带连于胃底与脾门之间,有胃短血管行于其中。此韧带对维持胃脾之间的位置有一定作用。
胃脾韧带由2层腹膜构成,介于胃大弯上部与脾之间,其中有胃短动、静脉。
胃短动脉位于脾胃韧带内,一般为3-4支,为脾动脉末端的分支,有时起于脾支,在胃脾韧带内行向右上方,分布于胃底的前、后壁。
脾胃韧带特点是上短下阔,因脾胃韧带上部较短,对牵拉耐受较差,如剧烈呕吐致胃部剧烈的收缩,可牵拉致使脾胃韧带上部撕裂、出血。
诊疗体会
脾胃韧带撕裂所致自发性腹腔出血,属临床罕见病例。因出血缓慢,起病隐匿,往往表现为慢性病程,临床诊断略显困难。临床工作中,如遇不典型的腹痛患者,伴有胃脾之间血肿形成,腹腔存在液性暗区,且患者发病之前有剧烈呕吐病史时,往往需考虑此病。
腹腔穿刺作为传统诊断方法,往往有意想不到的诊断价值,在辅助检查日益发展的今天,常规诊断方法仍然拥有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大家还需勤练基本功,做到辅助检查与体格检查并重,才能在临床诊疗中游刃有余,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的发生。
以上内容与君共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