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膀胱结石诊断
膀胱结石治疗
膀胱结石病因
膀胱结石检查
膀胱结石症状
膀胱结石表现

传承弟子分享膀胱足太阳之脉第二侧线的秘密

提到膀胱足太阳之脉第一侧线和第二侧线,我们心中一定会浮现出上面的图,穴位都整整齐齐排好队,规规矩矩分布在经脉走行路线上。第一侧线穴位,从大杼到白环俞,位于脊正中线向外旁开1.5寸处,与相应椎间孔走出的脊神经对应,故可以调节相应脏腑功能。第一侧线平行于脊柱走形,整齐划一取穴,也就可以理解了。那么第二侧线也是如此吗?未必。

根据杨甲三取穴经验,穴位多在“三边三间”即骨边、筋边、肉边;骨间、筋间、肉间,此外还有筋骨间、筋肉间等。足太阳第二侧线穴位主治举例如下(主治作用引用《黄帝明堂经》):

1

附分,手足太阳之会。主背痛引头。

﹏﹏﹏﹏﹏﹏﹏﹏﹏﹏﹏﹏﹏﹏﹏﹏﹏﹏﹏﹏﹏﹏

2

魄户,主肩膊间急,凄厥恶寒。项背痛引颈。咳逆上气,呕吐烦满。

﹏﹏﹏﹏﹏﹏﹏﹏﹏﹏﹏﹏﹏﹏﹏﹏﹏﹏﹏﹏﹏﹏

3

神堂,主肩痛,胸腹满,凄厥脊背急强。

﹏﹏﹏﹏﹏﹏﹏﹏﹏﹏﹏﹏﹏﹏﹏﹏﹏﹏﹏﹏﹏﹏

4

譩譆,主喘逆,鼽衄,肩胛内廉痛,不可俯仰。?季胁引少府而胀痛。痓,互引,身热。?疟。咳逆上气。风。腋拘挛,暴脉急,引胁而痛,内引心肺。小儿食晦头痛。

﹏﹏﹏﹏﹏﹏﹏﹏﹏﹏﹏﹏﹏﹏﹏﹏﹏﹏﹏﹏﹏﹏

5

膈关,阔肩取之。主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不下,呕吐,多涎。

﹏﹏﹏﹏﹏﹏﹏﹏﹏﹏﹏﹏﹏﹏﹏﹏﹏﹏﹏﹏﹏﹏

6

魂门,主胸胁胀满,背痛恶风寒,饮食不下,呕吐不留住。

﹏﹏﹏﹏﹏﹏﹏﹏﹏﹏﹏﹏﹏﹏﹏﹏﹏﹏﹏﹏﹏﹏

7

阳纲,主食饮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

﹏﹏﹏﹏﹏﹏﹏﹏﹏﹏﹏﹏﹏﹏﹏﹏﹏﹏﹏﹏﹏﹏

8

意舍,主腹满胪胀,大便泄。消渴身热,面目黄。

﹏﹏﹏﹏﹏﹏﹏﹏﹏﹏﹏﹏﹏﹏﹏﹏﹏﹏﹏﹏﹏﹏

9

胃仓,主胪胀水肿,食饮不下,恶寒。

﹏﹏﹏﹏﹏﹏﹏﹏﹏﹏﹏﹏﹏﹏﹏﹏﹏﹏﹏﹏﹏﹏

10

肓门,主心下大坚。妇人乳余疾。

﹏﹏﹏﹏﹏﹏﹏﹏﹏﹏﹏﹏﹏﹏﹏﹏﹏﹏﹏﹏﹏﹏

11

志室,主腰痛脊急,胁下满,小腹坚急。

﹏﹏﹏﹏﹏﹏﹏﹏﹏﹏﹏﹏﹏﹏﹏﹏﹏﹏﹏﹏﹏﹏

12

胞肓,主腰脊痛,恶寒,少腹满坚,癃闭下重,不得小便。

﹏﹏﹏﹏﹏﹏﹏﹏﹏﹏﹏﹏﹏﹏﹏﹏﹏﹏﹏﹏﹏﹏

13

秩边,主腰痛骶寒,俯仰急难,阴痛下重,不得小便。

﹏﹏﹏﹏﹏﹏﹏﹏﹏﹏﹏﹏﹏﹏﹏﹏﹏﹏﹏﹏﹏﹏

从穴位主治可见,平第九胸椎魂门穴以上穴位皆治疗背痛、脊强,阳纲到肓门穴更多与脏腑功能相关,而魂门穴和志室穴一高一低,又这与穴位所在的解剖层次、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斜方肌起于枕骨、项韧带、胸1到胸12椎骨棘突,附着于锁骨外1/3,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冈,覆盖颈部和肩部上部和后部。背阔肌起于T7—T12,L1—L5椎骨和骶骨的棘突,胸腰筋膜,肩胛下部,髂骨缘的后1/3,第9—12肋骨附着处,肋骨的结节间沟。覆盖腰部区域和胸部区域的下半部分。当用附分至魂门穴治疗部分肩、背痛时,浅层的斜方肌、背阔肌是它们的共同解剖学基础。而不同的治疗作用则是因为更深层的肌肉功能、走向不同决定的。例如,魂门和志室穴相隔几穴却又都治疗背痛脊强是因为这两个穴位分别处于下后锯肌外缘的两端,也更容易能被毫针刺激到。

因为穴位多在肌肉边和肌肉间,脾俞、肾俞应该是在胸最长肌和腰髂肋肌之间缝隙中,这两条肌肉斜行向外上方的,并不是笔直向上的,所以脾俞、肾俞两穴定位也并不是垂直在一条直线上。同理,足太阳第二侧线穴位在腰髂肋肌外缘肌肉边,这组穴位的定位也就应该顺着肌肉的走形,不应该是垂直平行于脊柱正中线了。

掌握了穴位的秘密,我们才能更正准确、精确地用穴。

本文来自:程氏针灸第五代传承弟子-李伟需

程氏针灸传承班网上直播课

线上基础课程由程凯教授亲授,重点讲述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学术思想及三才针法要领。作为面授课临床内容的前站,直播现场增进师生互动,增进学员对课程的理解,提升教学质量。开通后学员可随时、反复收看,奠定扎实的基本功。

课程详情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jieshipg.com/pgjsjc/6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