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的位置很有意思。在纵向上,位于身高的中点。身体亿万年进化,才形成了现在的生理结构,肯定有其道理。肾脏为什么在身体的中点,至少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平衡。
上连头颅,所以肾其华在发,其开窍于耳。头发是否乌黑,耳听是否清晰,由肾来主导。
下接双脚,树老根先死,人老足先衰,病从脚底生。脚上有两个重要肾穴,一个是脚底涌泉穴,一个是脚踝太溪穴。
肾主水,两个穴位,一个是泉穴,一个溪穴。泉水从脚底涌出,至脚踝处汇流成溪,古人用字,真是出神入化。
肾就像两块有能量的磁石,在上表现出斥力,给头部支撑能量。有些人在极端生气时,会毛发倒竖,头发会立起来,这力量就是来源于肾脏。
在下表现出引力,给双脚提拉能量,不让双脚与躯干失去联系。老年人,肾脏有问题的人,脚步都很沉重,抬起脚来都得费好大力气,这也可看作是肾对双脚给予的能量不够。
??这4个症状一旦出现,说明你大半的肝脏已经坏掉了??
肾不但保持着上下平衡,还保持着左右平衡。肾在横向上,以命门穴为中点,分处两端。
命门穴与神阙穴(肚脐眼),遥相呼应。神阙穴是什么,是神秘莫测之门阙。为什么神秘莫测,因为它是胎儿从母体中汲取营养的先天管道,也就是脐带退化而来。因只在母体中发挥作用,后天萎缩退化,古医家无法研究,所以有此名称。
命门穴,生命之门户,古代医家给它取这样一个名称,是因为它处两肾中心交界处,是左肾与右肾沟通、双肾与身体交通的中心枢纽。
生命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在此处达到峰值。神阙穴,可以看作是先天命门,与后天命门穴一起,都跟肾脏有关。腹部肥胖的人有一个特点,肚脐眼很深,这当然是因为外面有厚厚的脂肪层,但也说明与肾脏沟通的线路变长了,肾气过不来,脂肪得不到气化,也就很难减下去。
肾的形状也很有意思。人之先天,两精交媾为胚,长腰豆形,成出芽状,这跟肾的形样,非常相似。不知道古人说肾是先天之本,原因之一,是否是观察到了这一情况。按道理说没可能,早期胚胎的样子,古人如何能够观察得到呢?
肾的功能,更是大大有意思。一个个的说。
肾主骨生髓。这可以分为两步来说。主骨是什么意思呢?骨头的成分主要是钙。骨骼是体内钙的最大仓库。关于骨骼的论述,这里为了说清楚肾主骨,引用部分段落如下:骨头再硬,它也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独立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活动能力。
骨细胞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成骨细胞,负责骨头的建设。
二是破骨细胞,负责废旧、坏死骨组织的拆卸。所谓新陈代谢,就是推陈出新,一拆一建,合理维护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骨骼的新陈代谢有三个特性,
一,应力反应,这说的是骨骼的弹性,骨骼如果没有弹性,很容易折断,生物体亿万年的进化,不会长出如此愚蠢的骨骼。
有弹性,就很容易受力量影响。背部长期负重,人会弯腰驼背,这就是骨骼的应力反应。古代将军,多是O型腿,因为骑马多,这也是应力反应。站要靠墙,坐要靠背,这都是骨骼承重力不够的表现。
二,后勤支援。不同的营养,在体内有不同的仓库,仓库是为了临时支援营养不足的情况。
比如肝开窍于目,维生素A是眼睛看东西的重要原材料,青色入肝,青色蔬果中含有较多维生素A的原材料胡萝卜素,因此维生素A的仓库是肝脏。不管是人的肝脏,还是动物肝脏,维生素A含量都非常高。
钙的仓库是骨骼。当体内缺钙时,会从骨骼中调取钙来支援。发布调援命令的是肾上腺激素,执行命令的是破骨细胞。
三,自我修复。骨刺、骨质增生,都是骨骼在应力反应下,修复原材料不足,不得不采取的异常修复。椎间管狭窄,除先天遗传外,也是骨质异常增生造成的。
骨质增生,一般都长在骨骼的外周,这跟血液缺钙时,骨骼拆钙的原则有关。
拆卸的原则有两个,一是方便,二是优先拆不重要的。骨骼的外周组织,承受力最小,拆起来方便,也不太影响骨骼的正常承重,因此优先拆卸。
如果身体缺钙的情况,在后期得到改善,骨骼中挪用的钙,一分不少的都被送回来,骨骼就是正常的。只是可惜一般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会突然改变,缺钙的情况持续存在。
骨骼外周需要恢复重建,无奈钙不足,只好用其他的材料,不是原材料不能无缝对接,且承重力也不够,因此需要多填充一些材料,所以骨头就多了一块,这就是骨质增生和骨刺。
上述的过程虽然复杂,但发布命令的却是肾脏,肾上腺激素通过调节降钙素的活性,来控制钙在骨骼上的沉降或析出。另外钙的回收工作,是直接由肾小球来完成。西医治疗骨质疏松,往往是用激素。中医治疗骨质疏松,同样是在调理肾的功能。这就是肾主骨。
再说生髓。髓有什么功能,髓造血。从胎儿在母体开始,脊髓就是造血的地方。现在年轻女性备孕都要服用叶酸,因为叶酸如果缺乏,就会导致神经管闭合不全,严重者可导致流产、胎儿畸形和初生儿瘫痪。
这个神经管,主要是背部脊椎沿线,叶酸就是辅助造血的。胎儿发育需要造血才能生长,成年人同样需要不停的造血。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只有天的寿命,它没有细胞核,不能分裂复制,到期就会破裂死亡,必须源源不断的生产,才能维持血液平衡。造血的部位,就是背部脊髓。
古代医家,对这个也很有研究,从他们对背部穴位的命名就可以看出来。背部有一类穴位非常重要,叫做俞穴。分别是为肝俞、心俞、肺俞、脾俞、肾俞、厥阴俞、胆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俞的意思,就是输,输送输出输注。
背部脊髓造出来的血,要输送给全身不同部位,这些俞穴,就是新生之血从脊髓处输出的起点,中医临床,喜欢针灸这些愈合,来配合治疗相关脏腑疾病,其原理,就是从起点处,疏通输送管道,管道一通,新血一到,很多病灶自愈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刮痧、拔罐、针灸、推拿等方式,绝大多数都是在背部完成,也是因为,背部是新血生成之所,新血生产和运输,如果有问题,疾病部位就得不到新血的濡养,就不可能实现自我修复。推陈出新,只有推掉那些瘀堵在背部的毒素和废物,新血才能灌溉全身。
死了多少红细胞,就必须有相同数量的新生红细胞,这样一个精确的管理工作,由谁来完成,由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完成。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
古人无法做到精确检验,但是他们通过深刻的观察体悟,发现了肾脏对于骨、髓和造血功能逻辑关系,才有肾主骨生髓,髓造血的经典论述。
红细胞起什么作用,主要就是运输氧气。氧气干啥用,就是用来氧化燃烧,那些可以提供能量的食物营养材料。中医喜欢说肾气不足,应该就是这意思。
肾功能下降,红细胞新生速度下降,氧气运输量也跟着下降。肾上腺,通过管理新生红细胞的速度,来调节氧气的输送量,从而影响着身体的能量输出。
肾气不足,有哪些体现呢?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体现在下方,对下抓紧力不够,一般称之为肾气不固。
除了双脚问题,还会有膀胱失于约束,可见少儿遗尿,成人中的昼尿频多、小便失禁等;也可使后窍失约,症见大便滑脱、或久泄不止,或大便失禁。在男子,表现为遗精频作,早泄滑精等。
在女子,或表现为白带清稀,状如水样,量多不止,或表现为月经淋漏、经行期长,量少却淋漓不净;或表现为孕妇的胎元不固,习惯性流产等。当然了,这些症状起因复杂,只有那些持续较久,并伴有腰膝痠软。舌淡脉弱、面色不华等其他肾虚见症者,才可明确判定为肾气不固。
二是体现在上方,对上推举力不够,一般称之为肾不纳气。不能推送营养至头发,导致白发。
不能向上冲气于耳内鼓膜,导致鼓膜内陷,引发听力下降,不管老年人听力下降,还是现在的疑难杂症突发性耳聋,这都是重要原因。除导致白发、听力下降等问题外,还极容易体现为肺部症状,这是因为红细胞加载氧气的地方,主要是在肺部。症见于久喘久咳,以致肺气肿、肺功能不全、呼吸浅表,呼多吸少,气不得续,气喘气急,声间低怯等。
因此中医认为肺病如果迁延日久,需要肺肾同治。且以治肾,固肾纳气为主,才可收到一定疗效。
中国人对肾“情有独钟”,但中西医所认为的“肾脏”有不一样的含义。西医认为:肾脏是排泄的器官,主排毒、排尿,但中医的肾脏包含了人体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与人体的生长、衰老、智力、生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肾虚的5种表现
当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有障碍,呼吸功能减退,水液代谢异常以及骨骼、脑髓、耳等功能失常的情况下,易出现肾虚的情况。就如汽车,刚出厂时各项配置都很好,发动机动力很足,但是当发动机变老,各项零件老化时就意味着身体的逐渐衰老。
1、腰膝酸软
▲肾虚腰疼与劳损腰疼的区别
“肾主骨”,肾能生髓,髓能养骨。肾精亏虚时,骨髓也就“化生无源”,从而导致骨骼失去了滋养。成年人群容易出现免疫力降低、腰膝酸软、精神不足的症状,甚至牙齿过早脱落。
2、泌尿系统疾病
肾脏与膀胱互为表里,肾虚会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出现前列腺肿大,出现尿频、尿失禁、尿量过多或过少、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等疾病。
3、脑功能降低
“脑为髓之海”,脑髓也依赖肾精的滋养。肾气不足会造成脑髓的营养不足,从而导致大脑记忆减退、反应减慢、头痛等症状,增加失眠、老年痴呆的风险。
4、耳鸣与失明
“肾气通于耳”,肾气不足时会导致身体虚弱,髓海空虚,就会造成耳鸣、听力下降;视力与肝脏有关,而肝肾同源,肾虚也会导致视力下降等眼疾。
5、性功能障碍
肾精亏虚,生殖能力减弱。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睾丸精母细胞会衰退、损伤、老化,逐渐出现少精子症,甚至无精症。
如果睾丸、前列腺、精囊腺等肾系统的内分泌失调,精子不能正常养育、输送、储存,则会导致精子质量下降、畸形精子增多等,造成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功能障碍。
保护肾脏做好5件事
一般的女性到了35岁,男性到40岁,人体机能由盛转衰,开始出现自然衰老。肾系统的功能减退是首当其冲的脏腑,逐渐表现出肾虚的症状,但具体症状表现因人而异。
1、不乱吃药
许多止痛药、感冒药和中草药都有肾毒性,如:磺胺类、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若病情需要用药物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肾脏损害较小的药物。同时,在用药期间还应多饮水,以促进药物的排泄。
2、饮食清淡少盐
盐摄入太多,盐中的钠会导致人体水分不易排出,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3、不憋尿
尿液潴留在膀胱,容易繁殖细菌,间接感染肾脏。
4、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
血压、血糖控制不好造成血管硬化,导致肾脏病变。
5、定期检查
最好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尿液和肾功能检查,尤其女性怀孕时,应该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
补肾找对方法很重要
中医认为,肾虚从气虚开始,气虚才是肾虚的根源,肾虚先补气,否则越补越虚,因为肾虚的病根是气虚,气不足肾精难平。
肾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阳虚,肾阴虚。按个人体质情况,针对性调理才有效,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肾阳虚:多表现是面色苍白,腰膝酸冷,四肢发凉,疲倦乏力,阳痿早泄,尿频、夜尿多等。
上了年纪机能衰退;久病伤肾;房事过度、纵欲过度;长期坐卧,缺乏锻炼造成的体虚。
肾阴虚:多表现是面色发红,腰膝酸软,耳鸣脱发;遗精早泄,失眠健忘,口咽干燥,烦躁等。
如果觉得好,别忘了点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