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字
0分钟阅读
1中医考研初试准备之中基
1.通过考纲与近三年真题结合,让同学们清楚看到哪些章节容易出考点,以及该章节考题难易度,从而指导初试复习准备!.通过“曼爷解读”了解近30年经常考察并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其次曼爷会通过举例一些口诀或者思维导图等方式,给大家提供几种学习和记忆方法以供参考。3.挑选近三年具有代表性的真题给大家提供解题思路,教大家做题。曼爷碎碎念
曼爷始终觉得中医考研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主要针对选择各种各样辅导书的建议),再谈五花八门的丰富多彩的记忆背诵方式,第一,必须紧扣大纲。非大纲要求的考点与知识点再妖娆(吸引人)也无需掌握,考研需要认真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如果避重就轻最终结果很难如人意,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有同学会问:“那考试会不会有超纲题?”,答:“肯定会有一两道,分值也非常低,有句俗语说——不能为了捡到芝麻而丢了西瓜就是这个道理,绝不能因小失大,严格按照考纲学习”。第二,必须回归教材。回归教材这点主要强调知识点是考纲要求的不错,但是如果资料内容与教材有较大出入那就需要谨慎对待。有同学会问:“既然要求回归教材,那么请问我们主要看哪一版教材?哪一版教材才能配得上中综那招人恨的题库?”这里我推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十版教材,当然有的学校同学用的人卫版或者上海科技出版社教材,其实除中内主方与针灸治疗各论中主穴简直就是谁都不服谁。其他各科还基本一致,当然也有一些意见分歧。大家自己根据考纲去选择一个版本学习。然后通过做题去补充知识点吧。说完再聊五花八门的记忆方法,记忆方法主要解决常考难记易混的东西,记忆方法需与大纲考点以及教材有机结合才具有强大生命力近三年考题特点总结就是出题老师们现在争取做到“雨露均沾”,也就是每个章节争取出题,就算以前从未考过的体质这几年也开始旁敲侧击出题了,就说这么多吧。接下来给大家看看近三年真题都是怎么考的!内容有点多,请大家耐心看完。(一)绪论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辨证论治: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曼爷点拨:绪论考频:★★难度:★中基绪论部分不作为重点章节,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为了解内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的基础①古代自然科学;②古代哲学;③生命现象观察;④长期医疗经验积累为15年的多选题,也是近30年唯一的题目,历史严格部分四大经典的意义作用为了解内容,但是中基会直接且主要考察《黄帝内经》《难经》中关于阴阳五行的原文,这部分为重点内容,此外需重点掌握金元四大家以及相关学术思想,刘完素(字守真/刘河间)的“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主火派”“寒凉派”)、李杲(字明之/李东垣)的“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补土派)、朱震亨/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倡导“滋阴降火”(“养阴学派”)、张从正(张子和/号戴人)的“邪去正自安”倡导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攻邪派)。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需重点掌握整体观念中人与自然的统一整体性,辨证论治需理解,不用死记。(二)精气、阴阳、五行1.精气学说(1)精气的基本概念。()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阴阳学说(1)阴阳的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五行学说(1)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的联系,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曼爷点拨:精气、阴阳、五行考频:★★★★难度:★★★中基精气、阴阳、五行中精气学说为了解内容,一般不出考点,阴阳五行经常配合原文进行考察,在绪论部分已做了丁点儿引入,那么阴阳部分每一菊花句话可能都是考点,非常重要,需要把内经关于阴阳的原文记得死死的(PS:不是让大家一字一句背死,是理解后记得牢牢的)。废话不多说,一起来感受这密集的考点,你怕了吗?(摘录《嚯嚯笔记》);阴阳学说的应用也有考察,但主要集中在疾病的防治→确定治则(治/取/求谁,谁就亏,制谁谁亢);其他内容在第八章阴阳病机以及第九章阴阳防治中也有考察,可以相互参照对比学习,这一部分主要记住阴阳的基本内容及具体应用。而五行中重点考察五脏功能对应表以及五行属性推演与归类(9到11年基本每一年都有出题)、五行学说生克、制化、乘侮及在中医学应用同样是考察古文理解居多,比如:相侮关系中的“气有余,则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已所胜轻而侮之”需要好好理解。五行对应五脏的生克治法也是历年出题重点,这部分的知识只要好好理解后做题并不难。(三)藏象1.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5.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6.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7.五脏与志、液、体、窍、时的关系。8.脏腑之间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曼爷点拨:藏象考频:★★★★★难度:★★★藏象一直是中医考研的重点,基本每年都有出题,内容也相对较多,重点掌握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与生理特点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奇恒之腑只需掌握脑、女子胞,这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完整,但内容较多,需对比记忆,历年考题中也常出现脏与脏之间比较的考题。这里通过思维导图给大家提取下五脏中肺的相关考点,作为一种学习记忆方式可以参考。由于篇幅有限,主要给大家介绍下肺生理功能部分记忆方法(PS:已经记会了的同学可自动跳过)→肺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5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宣降(最基本),气水血以及治节,怎么记忆?作为最基本功能我用“降落伞”表示,降落伞的外观示意“宣开”,宣开的降落伞掉进了水里,跳伞员不会游泳怎么办?急得血脉膨胀——朝百脉(辅心行血);心里想着上岸要治理这水。通过一张图演绎的故事就顺利把肺的生理功能记住。当然,方式各种各样,只要能记住都行。其他部分知识点我就不啰嗦了,大家自由观赏(PS:下图可放大,可保存哦)(四)精气血津液1.精(1)人体之精的概念。()人体之精的生成。(3)人体之精的功能。.气(1)气的概念。()气的生成。(3)气的生理功能(4)气机、气化的概念(5)气的升降出入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6)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3.血(1)血的概念。()血的生成。(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4.津液(1)津液的概念()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3)津液的功能。5.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精和气的关系:精气互生互化。()精和血的关系:精血互生互化。(3)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4)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5)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曼爷点拨:精气血津液考频:★★★★★难度:★★★这一章节内容看起来非常多,实际上也不少,重点掌握“气”部分的内容,其中气机、气化以及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尤其重要,需要重视,其次是气血津液生成运行,精的考察主要是五脏中肾主藏精以及《上古天真论》肾气演变的原文,大家在记忆的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脏腑千万不要搞混淆了,可以总结在一起背诵。方便对比记忆。(PS:提醒大家注意,越是相似的考点,越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历年都是考察的重点),这一章节大家需要认真仔细去理解每个知识点,尤其重难点内容。曼爷给大家放送一个小总结(摘录《嚯嚯笔记》):总结:心肾(心降肾升)、脾胃(脾升胃降)、肝肺(肝升肺降)降:心、肺、胃;升:肝、脾、肾气对血液的生成→气化、推动作用[09-13X/10-14X]气对津液(尿液、汗液)的调控(调节、控制)→固摄,推动,气化[91-13X/97-11X/15-15X/01-14X]气对津液、血液的运行→固摄,推动,温煦(凉润)[11-14X](五)经络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名称、循环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属络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及生理功能。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曼爷点拨:经络考频:★★★★难度:★★中基经络的考点与针灸某些考点是重合的,之前在做中医考研辅导的时候总有同学问我:“曼姐,请问经络循行要背吗?”,当时的回答是先背好白话文,不看书能在身上摸顺一遍的话问题就不大了,现在的回答是:“必须背”,原因如下:背好循行是中基考纲中的一部分,其次每年真的有不少真题考察循行相关题目,再者方便大家背针灸穴位的时候知道定位就能推出归经,如此,岂不美哉?交接规律有句口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奇经八脉的循行原文要不要背?不用,因为考得少,什么是少?30年来只考一两道题目就是少,近十年没考过,所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虽然也是考纲要求,但是实用价值(出考题的可能)真的不大,但是奇经八脉的功能以及经别、别络、经筋、皮部分布特点及功能需要掌握,最后的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为了解内容。这里给大家献上循行总结,记得背原文哦!!经脉
联系的脏腑器官
手太阴肺经
肺、大肠、中焦、胃口、肺系(气管、喉、鼻)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肺、下齿、口、鼻
足阳明胃经
胃、脾、鼻、耳、上齿、口唇、喉咙
足太阴脾经
脾、胃、心、咽、舌
手少阴心经
心、小肠、肺、心系,咽、目系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心、胃、咽、耳、目内外眦、鼻[96-A/00-7A/08-8B]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肾、目内眦、耳、脑[08-1A]
足少阴肾经
肾、膀胱、肝、肺、心、喉咙、舌[07-X/17-11X]
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心包、耳、目锐眦
足少阳胆经
胆、肝、目锐眦、耳
足厥阴肝经
肝、胆、胃、肺、阴器、喉咙、颃颡、目系、唇
(六)体质1.体质的概念。.体质学说的应用曼爷点拨:体质考频:★★难度:★★体质基本没出过题,但是00年却出了题,从侧面反应一个现象,10道中基多选题,总共会出现至少3个至多5个历年未出过题目的考点,像九几年的题目,真的是去年考了今年考,今年考了明年考,非常多一模一样的题目,连答案都没改,那么近三年就避免了这个情况吗?没有完全避免,依旧会出现相似考点以及题目变选项,选项变题目的情况。体质考察内容并不多,对于0年的体质考题之前有同学提出过疑问,这里以《嚯嚯笔记》截图大家看下能不能理解清楚。可能还有同学对我打的两个病机的箭头不是很理解,后边第八章的病机的定义是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的机理,包括了病理变化及发病原理,也就是病因。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了哈。(七)病因与发病1.病因(1)中医学病因分类。()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共同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5)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8)痰饮、瘀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发病机制(1)邪正与发病()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3)发病的类型。曼爷点拨:病因与发病考频:★★★★难度:★★病因与发病主要考察病因,尤其以六淫为主,不知道是不是中医大佬预测今年有瘟疫,近三年都考察了疠气,但是疠气本身内容并不多,题目也不难,只要记忆不是很模糊,应该不会失分,其次病因中的七情内伤、劳逸损伤、痰饮、瘀血、结石也主要是理解记忆为主,没有特别难理解或者非常复杂的地方。发病历年考察不多,以理解为主。不作重点。且就算出考题不会很难。曼爷当年备考的时候对六淫病因编了几句口诀,现在记忆都比较深刻,这里给大家分享:风4阳行变,主动百病长;阴寒3收凝;暑3阳散湿;湿5阴伤阳,气粘重着下;燥伤津伤肺;火5阳心神,津气风血痈(八)病机1.病机的概念。.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4.气血失常病机(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 气的失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出血;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场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5.津液代谢失常病机(1)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内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6.内生“五邪”病机(1)内生“五邪”病机的含义()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风气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7.经络病机(1)经络病机的概念。()经络病机的内容: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现。8.脏腑病机(1)脏腑病机的概念。()五脏的明阳气血失调: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心血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阴肝血的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的阴阳失调等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3)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4)奇恒之腑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曼爷点拨:病机考频:★★★难度:★★★病机的历年考点出现频率还是非常高的,但是在近三年考题并不是非常难,重点掌握气血失常、内生“五邪”、经络、脏腑内容原因及病理表现;阴阳部分可结合第二章的精气阴阳五行中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有部分重合,其实中基的病机就是提前带大家适应下中诊,不得不说中诊中对病机病理的花了大篇幅来讲,比如这里的脏腑病机可以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中诊的脏腑辨证,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配合中诊辨证部分来看这部分病机,且很多病机内容来源于人卫版教材,中国中医出版社的10版教材提到的内容不够详细。五脏病机总结:五脏阳虚:多见于心、脾、肾;五脏阳盛:心火亢盛、痰火扰心、肝火上炎;五脏阴虚:心阴虚、肺阴虚、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五脏气虚: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五脏血虚:心血虚、肝血虚;(九)防治原则1.预防(1)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则(1)治则的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关系()治病求本的含义及意义。(3)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应范围(4)标和本的含义,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应范围:急则冶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5)扶正与祛邪的基本概念、适应范围及其应用原则和方法。(6)调整阴阳:调整阴阳的概念和原则,损其偏盛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补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法则的含义及应用(7)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8)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9)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其运用曼爷点拨:防治原则考频:★★★难度:★★虽说防治原则与病机近30年考点总共算起来不如前面两章多,但近三年都有考点分布。按照近三年的出题规律,基本不存在那一章节是不考的,每一章节保证两到三道题目(体质这一节说不定),考研准备不同于大学阶段考试或者执医,选拔性考试是严格的淘汰制,希望大家对曼爷说的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好好掌握。防治原则包括预防和治则,治则相对预防考察更多内容,重点在正治与反治、调整阴阳以及三因制宜上,预防思想重在理解。像其他章节一样送大家一句常考不衰考点的口诀:正治逆治逆其病症,反治从治从其病症中基考题内容95%来自于书上的原话或者“有书可循”,随着中医相关考试更加注重临床应用以及理解能力的考察,因此会出现不少进行一些润色的来自教材原话的题目。没错,这句话是废话,考研加油!真题思路分享
.X脾气虚弱会导致(ABCD)A.脾运无力,不能运化饮食B.中气虚,升举无力C.健运无力,气血乏源D.脾虚不能统摄血液.X下列选项中,属于脾气虚损病机的有(ABCD)A.运化失常,纳食不化B.中气不足,托举无力C.健运无权,气血乏源D.统摄失司,血溢脉外曼爷点拨:这道题目我想要给大家传递一个思想,有的出题老师是真的想给你送分,就看你接不接得住,这题目连题号都长得只改了一个数字,你看看再选项。有的同学会说这样的题目给我多来几道,但好多同学上考场的感觉是这个我好像哪里见过,哪个也是我认识的。你光认识题干和选项顶屁用,你得认识答案,好了,这两道题目就说这么多。错题不分析还是会错。新考点:.X关于疾病过程中标本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病因为本,症状为标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D.脏腑病为本,肌表病为标曼爷点拨:这是书上原话,不知道多少人选对,因为没考过,细节考过了开始考标题,让人猝手不及。0年的B型题
A.口B.舌C.喉D.齿
00.8B《灵枢·忧恚无言》所说的“音声之机”是指(B)
00.83B《难经·四十四难》所说的“户门”是指(D)
曼爷点拨:这也是没考过的,很多同学都说选错了,这里曼姐给大家提供下正确答案和记忆方法,“音声之机”这个确实有点难。但是“户门”书上是有原话的,还有相关知识点我也给大家展示出来了,大家自行收藏!
最后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觉得有帮助呢,就给曼哥一个赞哦,顺便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