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笔华医话》可以订阅!
手足盡熱少隂病熱移膀胱必便血
江苏省无锡市华源中医养生堂
王晓雷主任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本条是少隂病熱移膀胱血分病的病势推断。
少隂病本来未发热,病至八九日,见到一身手足盡熱,这是脏邪还腑,隂证转阳,因为熱在膀胱,膀胱外应皮毛,故一身手足盡熱,如果熱伤血络,迫血妄行,可能会发生出血的变証。然而这仅是一种可能性的推断,不能绝对看待。由于文中只提到“必便血”没有明确交待是小便血,还是大便血,还是二便俱出血,以致注家看法各异。我们认为都有可能不必拘泥而定。
笔者年之苏州参加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会议期间与新老主委朱方石老师、黄煌老师合影留念。
1、程知曰:前少阴病,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阳未全亏也。此八九日,一身及手足尽热,阴盛于里也。
2、张璐曰:少阴病难于得热,热则阴尽阳复;故少阴篇中谓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然病至八九日,阴邪内解之时,反一身手足尽热,少阴必无此证,当是藏邪转府,肾移热于膀胱,以膀胱主表,故一身及手足尽热也;膀胱之血为少阴之热所逼,其趋必出阴窍,以阴主降故也。
笔者参加年世界中医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和与会专家同仁合影留念。
3、喻嘉言说:“少隂病难于得熱,热则阴病见陽,故前篇谓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然病至八九日,阴邪内解之时,反一身手足盡熱,则少阴必無此候。当是脏邪传腑,肾热移于膀胱之证也。以膀胱主表,一身及手足正躯壳之表,故尔盡熱也。膀胱之血为少隂之热所逼,其主必趋二隂之窍,以隂主降故也。”
4、汪苓友说:“少隂肾经也,与太陽膀胱经为表里,少隂病八九日,寒邪郁而变热,熱勢已極,有不入陽明胃腑,而入本经之府者者,故云热在膀胱也。一身手足盡熱者,言其热自内达外,与表热不同,膀胱为多血之经,肾又开于二隂,热在膀胱,则下焦之血受伤,故从前后便而出也。”
5、钱天来说:“必便血三字,前注家俱谓必出二隂之窍,恐热邪虽之膀胱,而血未必从小便出也。”
6、柯韵伯说:“太陽主一身之表,为诸阳主氣,手足者,诸阳之本,故一身手足盡熱。太阳经多血,血得热则行,陽病者上行極而下,故尿血也。此里传表证,是自阴转阳则易解,故身热虽甚不死。”
7、《金鉴》曰:“邪传少阴,不从阴化而见寒证,亦不从阳化而见热证,是其人肾气素充,所以藏虽受邪,留连八、九日,仍复传府外散也。太阳主表,故一身手足尽热,若热还卫分,非汗不解;热还荣分,非衄不解。热甚于上,则头痛、目瞑、衄血;热甚于下,则腹痛,尿难、便血,理必然也。凡热少血多,瘀成血蓄;热多血少,热迫其血,血不得蓄。今为少阴邪热。复转膀胱而伤荣分,迫走下窍,故便血也。”
笔者与同学回访母校北京中医药大学。
参加年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年会(前排左二是笔者)
联系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