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显示,我国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为1%~5%,南方地区高达5%~10%,是全球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而让人痛到“生无可恋”的结石,往往就是泌尿系结石引起的。
尿路结石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两种: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属于上尿路结石,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与血尿,并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
●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属于下尿路结石,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血尿等。
不想结石疼到“生无可恋”,以下几点千万别做!
1摄入过多糖分和热量
研究表明,含有较高的糖分和热量的饮食习惯,容易加速体内的水分流失,加重肾脏负担,诱发肾结石的形成。
此外,糖分和热量还会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等风险,给胆囊结石创造条件,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
近期新闻报道的结石案例
2挑食偏食严重
饮食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结石病的一大因素。
摄入过多草酸含量高的食物,会增加草酸钙结石的风险,如菠菜、豆类、茶叶、葡萄、欧芹、花生等;
爱吃高嘌呤食物的人,更容易患上尿酸盐结石,如动物内脏、海鲜、浓汤、啤酒等;
过量摄入豆类、奶制品的人,要谨防磷酸钙或磷酸盐类结石的风险。
3喝水少
当体内水分不足是,尿液得不到稀释,造成浓度增高。长此以往,尿液中结石结晶沉积就容易形成结石。
4久坐不动
司机、办公族等因工作原因需要长时间坐着工作,再加上缺乏运动,体内一旦有较大的结石形成,不容易随着尿液排出,就会引发剧烈的疼痛。
当然,有尿路梗阻、感染等症状的人若不及时就医诊治,也是结石的“高危人群”。
如何预防结石1多喝水可以通过尿液的颜色来判断是不是该喝水了。尿液是透明清亮的颜色,说明身体水分充足;如果呈较重的黄色,就说明该喝水了。
专家建议,正常人每天喝水要保持有~mL。同时,要少喝含糖、咖啡因高的碳酸饮料、奶茶等。
2饮食结构合理化对于结石病高发人群,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维持饮食结构均衡才是首要的。
可以适当增加水果、蔬菜、全谷杂粮等的摄入,补充膳食纤维,挑食、偏食都可能加大结石病风险。
3少坐多运动研究发现,结石病还和体重有密切关系。身体脂肪含量高的人,体内的胆固醇就会偏高。而胆固醇是引发结石的因素之一。因此运动不仅能够减肥,同时也能预防结石病。
灵儿提示结石病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泌尿系统的B超检查,常规体检时也别忘了检查尿常规、肾功能。一旦患上结石病,请及时就医接手正规治疗,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江湖秘方。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