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尿道结石临床并不多见,多数来源于膀胱及膀胱以上的泌尿系统,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膀胱结石。结石在排出时可停留在尿道或嵌顿于前列腺部尿道、舟状窝或尿道外口,少数继发于尿道狭窄、尿道闭锁、异物或尿道憩室。
原发于尿道的结石相当罕见,一般为单发结石,合并感染的结石成分多为磷酸镁铵,女性尿道结石多数发生于尿道憩室内。
(一)症状体征
1.疼痛原发性尿道结石常是逐渐长大,或位于憩室内,早期可无疼痛症状。继发性结石多系突然嵌入尿道内,常突感尿道疼痛和排尿痛,疼痛可向阴茎头、会阴部或直肠放射。
2.排尿困难结石引起尿道不全梗阻,可有尿线变细、分叉及射出无力,伴有尿频、尿急及尿滴沥。继发性尿道结石,由于结石突然嵌入尿道内,多骤然发生排尿中断,并有强烈尿意及膀胱里急后重,多发生急性尿潴留。
3.血尿及尿道分泌物急诊病人常有终末血尿或尿初血尿,或排尿终末有少许鲜血滴出,伴有剧烈疼痛,慢性病人尿道常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4.尿道压痛及硬结绝大多数病人均能在尿道结石局部触到硬结并有压痛,后尿道结石可通过直肠指诊触及,尿道憩室内的多发性结石,可触到结石的沙石样摩擦感。
5.女性尿道结石女性尿道结石与男性相比不常见,这与女性尿道短和膀胱结石少有关,女性尿道结石多合并尿道憩室。
(二)病因病理
尿道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病因如下:
1.原发性尿道结石指开始就在尿道内生成的结石,尿道狭窄、感染、潴留性囊肿、黏膜损伤、憩室及异物等为其病因。
2.继发性尿道结石指结石先在尿道上方的泌尿系统中形成后排入尿道并停留在尿道内,多停留在尿道生理膨大部位及狭窄部的近侧,故尿道结石多见于尿道前列腺部、球部、阴茎部、舟状窝及尿道外口处。
(三)并发症
结石长期停留于尿道内,可引起尿道炎症及狭窄。严重者可并发尿道周围脓肿或尿道瘘。
(四)发病机制
尿道结石多数来源于膀胱和上尿路,并停留于前列腺尿道、尿道球部、阴茎部、舟状窝或尿道外口处,其成分与膀胱结石或上尿路结石的成分一致。如果结石与感染有关,原发尿道结石多为感染结石,通常为多发,结石也可以原发于尿道狭窄近端或者尿道憩室中。
二、综合建议
(一)能量及各营养成分
能量及各营养素摄入均衡,在均衡基础上增加有利于结石排出的营养成分,减少或避免加重结石的营养成分。
1.限制蛋白质高的食物摄入,肾结石与蛋白质的摄取量有直接的关联,蛋白质容易使尿液里出现尿酸、钙及磷,导致结石的形成。因此建议蛋白质以植物蛋白质为主,如大米类、面粉类等。
2.减少富含草酸盐的食物,大约60%的结石属于草酸钙结石。因此,应限量摄取富含草酸的食物,包括豆类、甜菜、芹菜、巧克力、葡萄、青椒、香菜、菠菜、草莓及甘蓝菜科的蔬菜。
3.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如大部叶菜、水果,以碱化尿液。
4.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维持尿道内膜健康所必要的物质,它也有助于阻碍结石复发。富含维生素A食物如鱼类、肝脏、蛋类、胡萝卜等有色蔬菜水果类。
5.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纤维素有防止结石发生的作用,如粗粮类、蔬菜类、水果类等。
(二)多饮水,养成饮水习惯,多饮水可增加尿量,稀释尿中的结晶,使其容易排出体外,同时,即使已形成的细小结石,也可及早把它从尿中冲刷出去,最好每天饮水ml以上,维持尿色清淡。
(三)尿石以草酸钙为最多,约占80%,个别地区,尿酸盐结石也不少,这些结石多在酸性尿液环境中形成,磷酸钙结石(约占9%)则在碱性尿液环境中形成。所以,根据分析结石成分,确定其性质,从而有意识地改变尿液的酸碱环境,对于预防结石的形成及在治疗结石病中均有着重要意义。
(四)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感染是尿石形成的主要局部因素,并直接关系到尿石症的防治效果,由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造成的尿路感染最易诱发结石,这些细菌能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尿变为碱性,因而尿酸盐易于沉淀而形成结石,同时细菌及其引起的脓块,坏死组织也可作为结石的核心而慢慢形成结石。
(五)低盐膳食,尿道结石患者,应减少盐的摄取,每日的盐分摄取量减至2~3克。
(六)尿酸盐结石,应尽量少吃含尿酸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产品、红茶、咖啡、巧克力和花生等;磷酸钙结石的患者,少食含钙较多的食物如牛乳等。
(七)治疗引起尿路结石形成的某些原发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如甲状膀腺腺瘤、腺癌或发生增生变化)会引起钙磷代谢异常而诱发磷酸钙结石,因此应首先治疗甲状旁腺疾患。
(八)运动锻炼,结石最好的运动是跳绳、跳远,有利于结石随地心引力下行而排出。
(九)心态良好,起居规律,劳逸结合。
三、食物选择
(一)宜选食物: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坚果类、鱼类、畜禽瘦肉类、蛋类、奶类等。
(二)少选或忌用食物:动物肥肉类、油煎油炸类、熏烤类、腌渍类、咖啡浓茶类、碳酸饮料类、海产动物类、辛辣刺激类、冷饮类等。
注:选自我的《疾病营养》一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