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宝宝多大了?
还在尿床吗?
有人说,
尿床为儿童期三大事件之一,
影响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
在我国,5岁的娃娃里
每7人就有1人常“画地图”
有些到青春期乃至成人
还为尿床而苦恼
遗憾的是
带孩子就诊的家长还不足两成
很多家长疑惑
哪个孩子没尿床过
这怎么会是病呢?
今天我们就请到
医院心理科黄林娟主任
聊聊孩子尿床这件“小事”
“黄主任说:5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每月尿床超过两次,持续三个月以上,就可能得了遗尿症,长期尿床会影响儿童身心发育,特别是心理上。
病例1
打开柜子臭烘烘
原来藏满尿湿裤子
“受尿床所困的孩子很多,但特地带孩子来看尿床的家长并不多。”黄主任告诉记者,每一周她的诊室都会遇到两三个遗尿症孩子,但家长们并非都是专门带孩子来看尿床的。
在儿保科体检门诊中有个特别的现象,常有家长在一些列体检结束后,临走前都会问上一句:“我孩子这么大了,怎么还尿床?”
黄主任说,这恰恰说明,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尿床并不是啥大事,长大自然就好了,更没有把尿床当做一种病来看待。
“因为遗尿,很多孩子出现病耻感,厌学,不敢睡觉,甚至出现诡异行为。”黄主任介绍。
她曾接诊过一个七岁的孩子,因为老是尿裤子,常被家长批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病,需要去治疗,而是认为长大了就会好。
直到有一天,妈妈打开孩子房间壁橱,发现臭烘烘的,这才知道孩子为了不让他们发现其尿裤子,每尿湿一条裤子,就悄悄藏在柜子里。
这时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着孩子到心理科治疗。
病例2
厌学看心理医生
一查竟因遗尿症
还有一个二年级孩子小天(化名),8岁,因为厌学被父母带来看心理科,黄主任和孩子进行五次访谈之后,才发现症结是遗尿。
原来,这名孩子父母忙着做生意,他从小奶奶由带大,性格本就内向,上小学后父母花很多钱把他送到寄宿学校,本以为一劳永逸,没想到孩子的厌学情绪越来越大。
“我记得和孩子访谈了好几次,起先都无法查明原因,到了第五次时,孩子才打开心扉,原因仅仅是因为尿床导致他在学校被同学嘲笑,越来越自卑,而父母和他的沟通简单粗暴,所以孩子心中一直藏着这秘密。”
8月12日-13日,在第三届长江儿科医学发展论坛肾脏分论坛上,与会专家首次发布这项涉及全国10多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调查涉及全国25个省、市和自治区。调查显示,5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为15.2%,7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是8.2%,10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是4.8%。
黄主任说,虽然据统计,相当一部分的遗尿症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逐渐自愈。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孩子身体、情绪和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
黄林娟为幼儿看诊
?在身体上,会影响生长发育、对生殖系统带来危害等。
?在心理上,一些家长会责骂,甚至嘲笑孩子尿床,这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产生病耻感,孩子容易出现性格孤僻、内向、敏感,缺乏自信、害怕与人交往等心理问题。
病因
多种因素导致遗尿症
其中包括“遗传”
“如果孩子在5周岁以上,每月尿床2次以上,并持续3月以上,就可能确诊为遗尿症,要尽快在医生的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诊治及管理。”黄主任介绍,大约有90%的孩子尿床是功能性的,也就是身体没有疾病,只是单纯性的尿床。
遗尿症的产生有多个因素
1、遗传
有调查资料显示,若父母中有一人有遗尿史,孩子发生遗尿的几率约44%;若父母皆有遗尿史,则几率约70%。
2、膀胱容量
孩童膀胱容量过小,加之幼年期频繁把尿习惯,导致遗尿。
3、发育迟缓
患儿的睡眠过深,发生遗尿时无觉醒功能,即使膀胱因尿膨胀也不能立刻醒觉。
4、抗利尿激素分泌障碍
正常儿童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达高峰,因此夜间的尿量少于白天。但遗尿症儿童缺少夜间抗利尿激素,从而使得夜间尿量过多。
5、便秘
当孩子便秘时,膀胱将遭受压迫,使其难以正常储尿,从而使得孩子的小便感增强,便会尿床。
6、心理因素
患儿心理遭遇创伤引起的行为退化。黄主任曾接触过一个孩子,在动车事故中心灵创伤,不愿意洗澡,而且总是把大小便拉在身上。
7、其他生理性疾病
泌尿道感染、畸形,以及隐形脊柱裂等都可能导致遗尿症。
对于为何以5岁为基准,黄主任解释:
?婴儿期排尿直接由脊髓反射控制,孩子是有尿就排,不会有意识的主动控制,以后则由脑干-大脑皮层控制,开始有意识的排尿。
?3岁及以后,大脑皮层的排尿控制中枢逐渐发育完善,排尿就由脊髓传递信息给大脑,由大脑的神经控制了。
?5岁,大脑皮层的排尿控制中枢已发育完善,孩子就应该完全可以自我控制排尿。如果这个年龄还经常尿床,则要找找原因了。
治疗
记尿床日记
训练排尿规律
除了必要时需要药物治疗外,黄主任说,主要是家长配合调整生活习惯,让孩子进行膀胱训练等。
饮食方面:晚饭尽量干饭,晚上8点之后禁止大量饮水
作息方面:睡前和夜间提醒孩子排尿,特别是上半夜
沟通方面:尿床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父母对孩子要加以安慰,不要指责
记录方面:让父母写排尿日记,如尿床的原因、次数,以便寻找病因
训练方面:训练孩子定时排尿习惯,形成膀胱排尿的节律,来提高膀胱的容量
黄主任介绍,前面例子中的小天,她在治疗中就采取叙事治疗的方法,让孩子自述如何为克服尿床的努力,对此进行赞扬鼓励,并教他开始进行排尿训练,晚上定闹钟让自己醒来排尿,并交代其父母常和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转校等,后来小天的遗尿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专家名片
黄林娟
福建省医院儿童保健科科主任,儿童心理科科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卫生部注册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婴师,福建省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儿童素质教育促进会理事,中国青春医学专业委员会心理行为学组委员、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评审专家,福建省红十字会心理危机干预组成员,福建省儿童智力残疾鉴定专家。从医二十年,擅长团体治疗、家庭治疗、沙盘游戏治疗、绘画治疗等,对儿童情绪管理及行为矫正,发育行为疾病如多动症、孤独症、抽动症、发育迟缓、高危儿管理等的诊治、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职业压力管理有丰富经验。
福州晚报记者陈丹
新媒体编辑魏旸艳
实习编辑黄书婷
图片来于网络
内容综合自福州新闻网、福州晚报
也许你还想看这些
实用到爆!福州交警APP上线!报路况找车位短信挪车…收藏这条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