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出处:《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二版(下册)P-
章节:《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二版,第六卷《临床营养》,第十四章《肾脏疾病的营养支持治疗》,第六节《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简称尿石症,是指结石发生在肾脏、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等尿路各个部位的一种我国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年新发病率根据不同地区报道约为(~)/10万人。泌尿系结石尤其是肾结石有着复发率高的特点。泌尿系结石病因复杂,年龄、性别、体重、饮食习惯、全身代谢状况、社会生活条件、遗传因素都可影响其发病。其中饮食因素与泌尿系结石形成密切相关。通过调节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可以明显降低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复发的风险。泌尿系结石根据结石成分主要分为含钙结石( 钙、 钙等)、不含钙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等)。不论何种成分的结石,根据结石成分和血、尿液分析制定合理的饮食管理方案是常规治疗措施之一。一、临床表现突发剧烈腰痛,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并沿输尿管向髂窝、会阴及阴囊等处放射;可出现血尿或脓尿、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等。 钙结石质硬,粗糙,不规则,常呈桑葚样,棕褐色。 钙、 镁铵结石易碎,表面粗糙,不规则,灰白色、*色或棕色,常形成鹿角形结石。尿酸结石质硬,光滑或不规则,常为*或红棕色。胱氨酸结石光滑,淡*至*棕色,蜡样外观。二、饮食成分对结石形成的影响(一)蛋白质高动物蛋白摄入可以导致尿液中钙、尿酸和 含量增加及尿pH和枸橼酸盐含量下降。尿中的钙、尿酸和 含量增加可以促进尿结石形成;而枸橼酸盐是结石形成抑制剂,其含量减少进一步增加尿结石形成的危险。尿pH下降,有利于尿酸沉淀,也使 钙结晶容易形成。(二)糖类精制糖对尿石症的致病作用已经受到广泛重视。多项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尿石症发病率与糖的消费量密切相关。精制糖可能通过增加尿液中钙、 和尿酸的排泄,降低尿液pH增加尿石症形成的危险性。但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三)嘌呤嘌呤的代谢终产物是尿酸,大量摄入高嘌呤饮食不仅增加尿液中尿酸的排泄,易于形成尿酸结石;而且还能增加内生 形成,从而增加 钙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四) 盐 是形成含钙结石的重要因素之一。大约70%~80%的上尿路结石是 钙结石。60%尿液中的 是体内甘氨酸、羟 和羟脯氨酸代谢产生的,25%~30%是饮食中维生素C的最终代谢产物,仅有10%~15%来自饮食中的 盐。没有代谢异常的情况下,肠道 吸收仍是影响尿液 排泄率的重要因素,对于高 尿症患者需要避免含 丰富食物摄入,同时也要避免长期摄入过高剂量维生素C。(五)矿物质1.钙虽然高钙饮食会增加尿钙排泄,但近期大量研究表明高钙饮食与结石风险减少相关,可能机制是高钙在肠道结合 ,减少 的吸收和在尿液中的排泄,使尿液 /钙的比值下降。另外食物钙的主要来源奶制品可能含有某些抑制结石形成的因素。补充钙剂对结石形成风险的影响和食物中钙的影响不同,老年女性补充钙剂者结石风险升高,青年男性和女性并没有发现两者存在联系。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补充钙剂往往不是进食时候,因此其结合 的作用消失了。目前证据尚不支持钙补充剂是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但对于结石患者补充钙剂前有必要评估钙剂对尿液成分的影响,同时注意服用时间。2.钠大量摄入钠盐可增加尿液中的钙和胱氨酸的排泄,减少尿液枸橼酸的排泄,升高尿液pH,是含钙尿石症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高钠摄入会导致近端肾小管钠重吸收,从而导致远端肾单位对钙的重吸收降低。同时限制钠盐和动物蛋白可明显减少尿钙的排泄。3.钾和镁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钾的摄入减少可增加尿石症形成的危险性。钾能减少尿钙的排泄。低钾血症刺激枸橼酸的重吸收,降低尿枸橼酸的排泄。镁能降低泌尿系结石形成危险性,其机制包括:竞争性与尿液中 结合,避免 钙生成,而形成溶解度更高的镁- 复合物;促进钙和 结合形成稳定性差的二水 钙而抑制一水 钙形成;降低 钙饱和度,增加尿枸橼酸的排泄。(六)维生素1.维生素B6是 代谢过程中必需的辅酶,当有足量的维生素B6存在时,大部分的 酸可转化为甘氨酸而大大减少 的生成。2.维生素C是 的前体物质之一,大剂量补充维生素C可能会增加 钙结石的形成风险。但维生素C对尿石症的作用研究仍存在争议,不建议限制饮食维生素C(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同时也富含结石形成抑制因子如钾、镁),但 钙结石患者不建议补充维生素C制剂。(七)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抑制尿石症的发生,其机制包括:结合肠道中的钙,减少食物在肠道的转运和吸收时间,从而减少尿 、钙和尿酸的排泄,增加结石抑制物的含量;还可以降低尿液酸度。(八)水尿液中结石形成成分的过饱和状态是尿石症形成的先决条件。增加饮水量使尿量增加,将使尿液内成石物质饱和度降低,对不同类型结石患者均有利,每天尿量 达到2~3L。在夜间以及肾外体液丢失增多时,尿液呈一过性饱和状态,有助于结石形成。对于结石反复发作,可考虑督促患者坚持在午夜饮水一次。在炎热天气或进行强体力劳动时,液体摄入量也应相应增加。另外,超重/肥胖与泌尿系结石密切相关,可能与其导致血/尿尿酸水平升高、炎症反应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合理的能量供给、维持理想体重,也是防治泌尿系结石的重要手段。三、营养支持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饮食 能根据尿石成分或血、尿液生化异常的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调整。对于最常见的含钙结石和尿酸结石,其饮食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含钙结石1.摄入正常含量钙(~0mg),以奶类为膳食钙主要来源。2.避免过量摄入动物蛋白。3.限制钠摄入,每日盐摄入6g。4.保证充足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5. 钙结石还应限制富含 食物。 高的蔬菜并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需要先用沸水焯烫过,去掉一部分 ,口感不涩的时候再吃;涩味的菜汤不喝。不要随意补充维生素C制剂。6.摄入足够液体,尤其是天气炎热或强体力活动时,保证每天尿量2L。对于结石反复发作,可考虑督促患者坚持在午夜饮水。(二)尿酸结石1.控制能量摄入,维持合理体重,便于维持血尿酸正常。2.限制嘌呤摄入。3.适量蛋白摄入,一般情况0.8~1.0g/(kg.d),以低脂奶类和植物蛋白为主。4.限制精制糖,尤其是果糖,避免大量饮用果汁饮料。5.多吃蔬菜、水果,每日蔬菜摄入量 g,水果~g。6.摄入足够水分, 保证每天尿量2L。管智鹏整理于涿州清行宫年7月6日以下为文献截图:出处:《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二版(下册)P-章节:《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二版,第六卷《临床营养》,第十四章《肾脏疾病的营养支持治疗》,第六节《泌尿系结石》
就是权威出处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