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顾名思义就是肾脏中形成的小石头。当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等物质浓度过高,会形成结晶,这些结晶不断堆积聚集增大,沉积在肾脏,形成了肾结石。当小的肾结石沿着尿路掉落,有可能会形成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发现自己有肾结石,一般是门诊体检或者有突发性腰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急诊检查发现,那么为啥结石就盯上我了呢?我该怎么治疗呢?
PART.1
我怎么突然就有肾结石了?
影响结石形成的因素很多,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职业对结石的形成影响很大。有以下情况的朋友们要特别注意:
1.糖尿病、肥胖、痛风和高血压等基础病的患者更容易患上肾结石。
2.喝水少,爱喝饮料、爱喝酒(无论什么酒),高蛋白、高脂饮食,高嘌呤饮食的人更容易患上肾结石。3.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者喜欢马拉松赛跑等过度运动的人,因为体内水分流失多,引起尿液浓缩,导致物质结晶,形成结石,但一般的体育运动不会增高风险。
4.有结石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肾结石
5.有胃肠手术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结石,因为肠道草酸吸收增加,容易形成草酸钙等结石。
PART.2
我怎么知道我患有肾结石?
形成的肾小结石,一般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但是要视结石的大小来定夺。有上述的危险因素,同时出现以下症状的朋友,要警惕是不是有肾结石。
疼痛:是肾结石最常见的症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从极其轻微到不能忍受。疼痛时重时轻,可出现腰痛、背痛、腹痛,甚至离肾脏很远的睾丸或阴唇也可能产生疼痛。
血尿:大部分患者存在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也就是排尿后可以看见尿液颜色偏红,镜下血尿则是肉眼看不出,需要行尿液检查(尿常规)才能发现的血尿。
排尿困难、尿急、尿频:结石堵住尿路,导致梗阻时,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甚至排不出尿液。合并尿路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恶心呕吐,反酸等不适。
如果没有上述症状,但是有结石高危风险的朋友,体检可以做以下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1.首选泌尿系超声(B超)检查:简便经济无创伤,可以发现2mm以上X线阳性及阴性结石。
2.腹部X光检查(正侧位):可以发现90%左右X线阳性结石,能够大致确定结石的位置,数量等,侧位检查可鉴别结石与钙化灶。它是常规的检查。
3.CT平扫:可以更加清晰发现1mm的结石,对结石很敏感,可以明确梗阻部位或梗阻原因,对于有突发性肾绞痛的患者,可首选ct。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八项,肝肾功能,尿酸,尿常规
可以观察体内钙离子等电解质代谢问题;
肌酐升高警惕结石梗阻积水造成肾功能损伤;
尿酸升高提示有痛风,容易形成尿酸石的风险;
尿常规有红细胞,白细胞提示有血尿合并尿道感染,需明确性质。
总结
小小肾结石也会导致身体出现大问题,可直接损伤到肾功能,严重可导致肾萎缩,永久性肾失功,故有肾结石高危风险的朋友应该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及早治疗;体检发现肾结石,及时就医,个体化治疗,根据肾结石情况选取合适的排石治疗方案。
肾结石有哪些治疗方案呢,下期解答,欢迎留言交流。
参考文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指南及专家共识
(部分配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