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病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外邪入侵。病理因素风、寒、湿、热。基本病机邪气痹阻经脉——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于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气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治疗原则祛邪通络,重视养血活血;辨病位用药;痹证久病人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多用虫类搜风止痛药物。病证鉴别痹证与痿证辨证分型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加减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加减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加减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加减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加减肝肾亏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加减癌病
癌病是由于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以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常伴发热、乏力、纳差、消瘦并进行性加重为主症的疾病。基本病机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滞,痰瘀酿毒久羁而成有形之肿块。病位脑瘤病位在脑,肺癌病位在肺,大肠癌病位在肠,肾癌及膀胱癌病位在肾与膀胱等。病因素体内虚,六淫邪毒,饮食失调,内伤七情。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治疗原则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病证鉴别1、癌病与良性肿瘤2、脑瘤与脑血管疾病 3、脑瘤与癫痫辨证分型气郁痰瘀——行气解郁,化痰祛瘀——越鞠丸合化积丸加减热毒炽盛——清热凉血,解毒散结——犀角地黄汤合犀黄丸加减湿热郁毒——清热利湿,解毒散结——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瘀毒内阻——活血化瘀,理气散结——血府逐瘀汤加减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扶正抗癌——生脉地黄汤加减气血双亏——益气养血,扶正抗癌——十全大补丸加减腰痛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以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病因外邪侵袭、体虚年衰、跌仆闪挫。病位腰府,与肾脏及膀胱经、任、督、冲、带脉相关。病理因素湿与瘀病理性质本虚标实基本病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病证鉴别1、腰痛与背痛、尻痛、胯痛2、腰痛与肾痹辨证分型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加减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加减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加减肾阴虚腰痛——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加减肾阳虚腰痛——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加减痿证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痿”指肢体痿弱不用,“躄”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能履。病因感受温毒、湿热浸淫、饮食毒物所伤、久病房劳,跌扑瘀阻。病位筋脉、肌肉与肝、肾、肺、脾胃关系最为密切。病理因素湿和热病理性质虚多实少基本病机气血津液输布不畅,筋肉四肢失养而痿弱不能用。治疗原则《内经》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是指从补脾胃、清胃火、祛湿热以调养五脏。病证鉴别1、痿证与偏枯2、痿证与痹证辨证分型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加减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加减脾胃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加减脉络瘀阻——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