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是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等)的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主要见于胆囊及膀胱、肾盂中,也可见于胰导管、涎腺导管等的腔中。总的说来,结石可造成管腔梗阻,影响受累器官液体的排出,产生疼痛、出血或继发性感染等症状。
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结石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南方部分地区发病率超过10%。人体形成结石的原因很多,除了生活在炎热地区、运动过少、患某些疾病等因素外,不良饮食习惯也是重要成因之一。本文就肾结石的预防方法进行了总结,具体如下:
1.多喝水
人体70%的成分是水,其代谢、排毒都需大量水分。饮水量太少,会增加血液浓度及肾脏负担,并导致尿液浓缩,易引起结石。对于多数人来说,每天8杯水并不足以减少肾结石风险,可尝试每天摄入12杯液体。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液体都可降低肾结石风险,如咖啡、碳酸饮料和甜饮可增加结石风险。还有些地区的饮用水是硬水,晶体、钙含量较高,会使人体尿钙增高,形成结石。
2.减少盐摄入量
如果摄入太多盐分,#在体内的高盐分从尿液中排出时,也会相应增加钙排出量,使尿钙升高,易在尿液中与草酸结合形成结石。成年人盐摄入量为≤mg/d(约等于1勺食盐)
3.维持健康的体重
超重可增加肾脏负担,但减肥需要安全健康—快速节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高动物蛋白饮食可增加肾结石风险。
4.限制含草酸钙的食物
肾结石可由许多不同的化合物组成,包括尿酸、鸟粪石和半胱氨酸,最常见的为草酸钙。富含草酸盐的食物有:葡萄柚和蔓越莓汁、土豆、大豆、菠菜、腰果、花生、巧克力、大黄、甜菜、芦笋、芹菜和西芹、茶。
5.减少酒的摄入量
长期大量饮酒者高尿钙和高尿磷更明显,容易形成结石。有人认为啤酒利尿,可防止尿结石的发生。其实,酿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乌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质,他们相互所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成为肾结石的重要诱因。
6.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
咖啡因可加速机体新陈代谢,导致脱水。成人咖啡因摄入量推荐≤mg/d(约4杯咖啡)。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苏打水、巧克力、茶和能量饮料中也含有咖啡因。
7.避免摄入含糖过高
糖是人体的重要养分,要适量增补,但一下子增加太多,尿中的钙离子浓度、草酸及尿酸度均会增加,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钙、草酸钙易于沉淀,促使结石形成。特别是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浆的饮料,可增加肾结石风险。
8.要摄入足够的钙
实际上,造成结石的原因并不是钙太多了,而是钙不够!虽然草酸钙是肾结石中最常见的化学成分,但饮食中增加含钙食物有助于降低结石风险。对于有草酸钙类结石的人来说,也需要保持正常的钙摄入量,成人每天毫克,50岁以上的人每天毫克。常见高钙食物有:乳制品、橙汁、豆浆、豆腐、豆类食物等。
9.监测高酸食物摄入量
尿酸水平升高可增加肾结石的风险,含酸较高的食物有:红肉、猪肉,家禽,鱼,奶酪,蛋。但高酸食物不能完全禁止摄入,因其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频繁发作的肾结石患者应监测和限制该类食物的摄入量。
10.增加枸橼酸摄入量
约60%的肾结石患者患有低枸橼酸尿或枸橼酸水平过低。多吃水果和蔬菜等碱性食物可促进尿枸橼酸排泄;此外,橙汁含有丰富的钾,可促进尿枸橼酸盐排泄。
11.避免摄取过多高蛋白
蛋白质在体内消化代谢后,就会增加尿液酸性,身体为平衡尿液酸碱度,会释放碱性的钙,钙与尿酸便会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结石。成人每天需60~80克蛋白质就足够了。
12.避免摄入过高嘌呤
嘌呤丰富的食物有海鲜食品、动物内脏等。嘌呤的代谢产物是尿酸,尿酸过高,可能形成尿酸结石。吃嘌呤多的食物时最好别喝酒,应多喝些水增加嘌呤代谢、排出。
13.避免摄入油水过大
脂肪会阻碍尿酸代谢,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当水分摄入不足时,易产生结石。吃了油大的食物更要多喝水才能避免结石,平时也应适当多吃些粗粮和素食。
编辑:科教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