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生-05-09
下表列举了外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通常使用的激素强度,以及治疗有效性的证据级别,亦列举了文献报道适于封包和皮损内注射的病例。
序
适应证
激素
强度a
证据
级别b
封包和皮损内注射
A
阿弗他口炎
P
A
B
斑秃
P,VP
B
Ocl,I/L
扁平苔藓
P,VP
C
Ocl,I/L
白癜风
P,VP
A
C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M,Mod,P,VP
C
D
大疱性类天疱疮
P,VP
B
地图舌
P
C
G
光化性痒疹
P,VP
C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Mod,P
B
Grover病
P
D
光泽苔藓
P
E
肛门瘙痒
M,Mod
A
I/L
H
环状肉芽肿
P,VP
E
Ocl,I/L
汗疱疹
P,VP
A
Ocl
坏疽性脓皮病
P,VP
D
J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M,Mod,P
C
结节性痒疹
P,VP
D
Ocl,IL
胫前黏液水肿
P
C
Ocl
结节病
P,VP
C
Ocl,I/L
角层下脓疱性皮病
Mod,P
D
L
淋巴瘤样丘疹病
P,VP
E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P
D
Ocl,I/L
M
面部肉芽肿
Mod,P
E
Ocl,I/L
慢性单纯性苔藓
P,VP
A
Ocl,I/L
慢性光化性皮炎
Mod,P
C
毛发扁平苔癣
P,VP
D
I/L
玫瑰糠疹
Mod,P
E
N
黏膜类天疱疮
P,VP
C
P
皮肤T细胞淋巴瘤
Mod,P
B
盘状湿疹
P,VP
C
皮肤淋巴细胞瘤
P
E
I/L
盘状红斑狼疮
P,VP
B
I/L
R
妊娠期类天疱疮
P,VP
C
妊娠期多形疹
P
B
S
Sweet综合征
P
C
I/L
色素性荨麻疹
P,VP
C
Ocl
T
特应性皮炎
M,Mod,P
A
W
外阴瘙痒
Mod,P
B
I/L
Y
婴儿期血管瘤
VP
D
I/L
幼年性跖部皮病
Mod,P
C
硬化性苔癣
P,VP
A
硬斑病
P
E
I/L
硬化性黏液水肿
P
E
Ocl,I/L
银屑病
M,Mod,P,VP
A
Ocl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Mod,P
E
Z
脂溢性皮炎
M,Mod
A
注:a.强度:M-低效;Mod-中效;P-强效;VP-超强效;b.证据级别:A-双盲试验;B-临床试验;C-小规模试验,或例数20的病案报告;D-例数5的病案报告;E-例数5的病案报告
盘点丨皮肤科系统用药的副作用本文总结皮肤科常见/重要系统用药的常见/主要副作用
▼羟氯喹等抗疟药
常见
皮肤:蓝灰色至黑色改变;阿的平导致黄染
不常见
皮肤:发根变白、皮疹(如荨麻疹样、苔藓样)
胃肠:恶心、呕吐、肝酶升高
神经:兴奋性增加、神经过敏
罕见
血液:全血细胞减少、溶血(G6PD缺乏,原发于非皮肤科抗疟药的使用)
眼:可逆(早期)和不可逆的视网膜病变;视力改变
▼沙利度胺
常见
皮肤:干燥症、瘙痒症
胃肠:便秘
神经:周围神经病变、镇静作用
产科/妇科:致死性异常、闭经
不常见
心脏:外周水肿
胃肠:口干燥症、食欲增加
妇科:原发性卵巢衰竭
血液:血栓形成
精神心理:头痛、情绪改变
罕见
皮肤:剥脱性红皮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血液:白细胞减少
其他:超敏反应综合征(HIV阳性患者中)
▼环孢素
常见
心脏:高血压
皮肤:非黑素瘤的皮肤癌
生殖泌尿系统:肾功能不全*
代谢:高脂血症
神经:头痛、震颤
不常见
皮肤:多毛症、齿龈增生、皮脂腺增生
胃肠:恶心、腹泻
神经:感觉异常、感觉过敏
代谢:高钾血症**、低镁血症、高尿酸血症
罕见
皮肤:棘状毛发发育不良
免疫缺陷:感染(与其他免疫抑制剂联用时)
肌肉骨骼:肌痛、肌炎
胃肠:肝毒性
恶性肿瘤:淋巴瘤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
*若遵循指南,短期治疗者此副作用不会持续存在;**特别是与ACEI联合使用时
▼甲氨蝶呤
常见
血液:白细胞减少
不常见
皮肤:光敏感、脱发、口腔溃疡
胃肠:肝酶升高、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肝硬化
血液:血小板减少症
罕见
皮肤:银屑病斑块坏死、类风湿(皮肤的)结节加重
血液: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组织增生异常(主要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免疫缺陷:感染
呼吸:肺炎、纤维化
▼硫唑嘌呤
常见
皮肤:非黑素瘤的皮肤癌
血液: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免疫抑制
不常见
胃肠:恶心、呕吐
免疫缺陷:机会感染
罕见
血液:全血细胞减少
胃肠:胰腺炎、肝炎
恶性肿瘤:淋巴瘤、皮肤和妇科鳞状细胞癌
其他:超敏反应综合征
▼环磷酰胺
常见
胃肠:恶心、呕吐
生殖泌尿系统:不孕(大剂量或长期用药)
血液:白细胞减少
不常见
皮肤:弥漫性色素沉着、脱发
生殖泌尿系统:排尿困难、出血性膀胱炎、闭经、精子缺乏、不孕(小剂量)
血液:贫血、血小板减少
免疫缺陷:机会感染
罕见
胃肠:出血性结肠炎、肝毒性
血液:再生障碍性贫血
恶性肿瘤:膀胱癌(尤其是长期口服用药者)、淋巴瘤、急性白血病
肺:肺炎、间质性纤维化
其他:过敏反应
糖皮质激素
一般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自限性及急性皮肤病非常安全。下表列出了短期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
▼短期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
情绪改变、焦虑失眠
痤疮样皮损
胃肠道不耐受(如恶心、呕吐)
感染增加
高血糖
闭经
水钠储溜
肌无力、对肌肉的影响
食欲增加、体重增加
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长期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使得更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率上升。下表列出了主要并发症的类别,以及在此范围内的常见副作用。大多数不良反应呈剂量相关性。
▼长期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主要副作用
骨骼肌肉系统
妇产科
骨质疏松症
骨坏死(如髋关节)
生长迟缓
肌肉萎缩
肌病
闭经
对胎儿的影响
眼科
血液学、细胞学
白内障
青光眼
感染
出血
眼球突出
白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免疫抑制
纤维组织形成受损
有丝分裂减少
感染
胃肠道
神经系统
恶心、呕吐
胃食管反流
消化性溃疡
肠穿孔
胰腺炎
食管炎(反流或念珠菌性)
情绪、人格改变
精神病
癫痫
假性脑瘤
外周神经病变
硬膜外脂肪过多
代谢
皮肤
高血糖
高脂血症
肥胖
低钙血症
低钾血症性碱中毒
萎缩、膨胀纹、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脆性增加、紫癜
痤疮、痤疮样皮疹
多毛症
感染
心血管
HPA轴
高血压
外周性水肿
动脉硬化症
抑制
撤退综合征
肾上腺危象
维A酸类药物
到目前为止,外用维A酸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以红斑、脱屑、痛痒、烧灼、刺痛和干燥为特征的皮肤症状。这种「维A酸皮炎」发生在治疗的第一个月,以后减轻。减少维A酸使用频率和总量、使用保温剂,对维A酸皮炎的治疗有效。
剂量依赖性皮肤黏膜毒性是口服维A酸最常见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皮脂产生减少、角质层厚度变薄以及皮肤屏障功能改变。唇干燥和唇炎是用药后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
具体总结见下表
▼维A酸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外用维A酸类
皮肤刺激(维A酸皮炎):
红斑、脱屑、干燥、烧灼感、瘙痒、光敏感
系统性维A酸类
皮肤黏膜:
干燥伴瘙痒、唇炎、黏膜干燥(口、眼干眼症、鼻鼻衄)、皮肤脆弱、维A酸皮炎、掌跖脱屑
系统性: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体征(贝沙罗汀)
实验室检查:
高甘油三酯血症;游离甲状腺素(T4)降低(贝沙罗汀)
四环素类药物
四环素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不适、光敏感(特别是多西环素)和阴道念珠菌病。四环素类药物(特别是米诺环素)可引发光敏反应,包括可伴发肺炎的荨麻疹,在黑人人种中常见。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通过口服(胶囊或口服液)或静脉注射用于多种真菌感染。伊曲康唑总体耐受性良好,针对年-年的例伊曲康唑使用者,有人对副作用进行了如下统计。
▼伊曲康唑的主要副作用
副作用
发生率
胃肠不适(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
18.29%
肝功能异常(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及乳酸脱氢酶)
4.59%
皮疹和瘙痒
2.76%
低血钾症
2.23%
头痛
1.22%
余不良反应发生率
均小于1%
特比萘芬
一般而言,特比萘芬的耐受性好,副作用常为轻中度。最常见的是胃肠道症状(胀满感,食欲降低,消化不良,恶心,轻微腹痛,腹泻),轻微的皮肤反应(皮疹,荨麻疹),骨骼肌反应(关节痛,肌痛)。
异维A酸副作用有多大?有一患者朋友提出以下问题:
1、除了痘痘,异维A酸是否对脂溢性皮炎有效?
2、除了唇炎,会引起脱发吗?
3、会引起“异维A酸皮炎”吗?该怎么处理?
4、口服异维A酸是否会加重雄激素性脱发?
5、停用后第二年会不会打回原形?
可以说异维A酸目前是痤疮治疗界的明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其治疗效果卓越,另一方面也是对其副作用研究已非常充分,安全性得到足够保证。
下面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口服异维A酸多久能见效?
1周:皮脂分泌减少,出现唇炎2周:痤疮早期加重(“爆痘”),皮脂分泌明显减少4周:面部炎症损害减少6-8周:躯干炎症损害减少,粉刺减少3-8月:结节、囊肿持久性痊愈。
除了治疗痘痘,是否对脂溢性皮炎有效?
异维A酸抑制皮脂腺分泌的作用非常显著,有研究认为其抑制率可达90%,是目前发现的最强大的抑制脂质分泌的药物。
所以对皮肤油腻和脂溢性皮炎当然是有效的。但是并不将其作为脂溢性皮炎的首选用药,只作为严重脂溢性皮炎的选择性用药,主要原因是有更加安全、副作用更小、更易耐受的药物可供选择。
(关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可参考本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合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